合肥高新中加学校小学部论文集2018 论文集_封面_内页_163mm_239mm_初稿 | Page 45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 王晓月
重要。因此,将辩论引入阅读教学,运 言,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语言精美、情感
用学生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捕 丰富,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在全面、
捉矛盾,发现话题,引导辩论,可有效 准 确 理 解 的 基 础 上,确 定 语言 训 练 的
培养学生能言善辩的能力。这样,文本 “点”,通过质疑解答等环节,捕捉课
所 外 显 的 语 言 信 息 和 内隐 的思 想、情 堂上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唇枪舌剑
感,经过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在课堂上 地展开争辩,从而达到品味、内化、积
就形成丰富多样的信息流,这些信息通 累的目的。请看下面一位教师教学《故
过学生的唇枪舌剑在不停地碰撞与交 都的秋》的片段。
融,不 时 蹦 发 出 灵 感,闪 出 智 慧 的 火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读了课文第
化。为了保证堂争辩的成效,课前,教 一段。我觉得作者写“从杭州到青岛,
师可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预设; 再由青岛赶往北京”不如写成“从杭州
课上,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 赶往北京”来得好,同样的意思,话却
跳出的疑点矛盾点,有效组织学生的思 变得简洁了。大家读读想想,是不是同
辩活动,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利用 意我的观点?
学 生 争 强 好 胜 的 特 点,让 学生 唇 枪 舌
剑,以 激 活 思 维.锻 炼 表 达,提 升 认
识,把学习活动推向前进。
1、在唇枪舌剑中领悟思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是思想的产
物。一篇文章,作者不仅仅是给我们叙
说一个个故事,再现场描述一种现象,
(师投影两句话,学生轻声朗读并思考)
生1:我认为还是不改的好。课文中用两
个分句写,让我读起来感受到了路途的
遥远。
师:同样是从杭州到北京,同样的路途
啊!
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思想或情感,尽管 生1:我感受到表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这种思想或情感有的是直白的,有的是 文中这样说,让我真切感受到路途是那
含蓄的。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指 么遥远。
导学生读懂内容,还要促使学生透过形 生2:文中这样写,似乎让我看到了作者
象的语言、生动的内容感悟文章美好的 风尘仆仆赶往故都的情景。
思想情感,从而受到影响和教育。对于
比较含蓄的课文,老师可以巧设疑问,
生3:我体会到了作者急切赶往故都的心
情。
引发学生争辩的兴趣让学生在唇枪舌剑
中领悟思想,受到熏陶。
生4:我读出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切的
向往。你们听(该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
2、在唇枪舌剑中晶味语言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
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语
段)
师: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茅塞顿开,我
的眼前也好像浮现出一个马不停蹄奔向
语文篇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