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中加学校小学部论文集2018 论文集_封面_内页_163mm_239mm_初稿 | Page 41

浅谈创设“生”动课堂的必要性及方法 | 王沛 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 学习,即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 然像40年前的小学那样,恭恭敬敬地向 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 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 标。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 我 那 幼 小 的 心 田 里,播 下了文 学 的 种 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 子。”田老师的课堂无疑是生动的、有 主 动 性,使 其 不 仅 爱 学 习,而 且 会 学 趣 的,这 样 的 课 堂 也 使 得作者 心 向 往 习,在 学 习 过 程 中 养 成 良好的 学 习 习 之,使得作者在文学方面获得了长足的 惯,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发展。而我在日常教学中,也非常注意 这一点,通过各种故事、视频、游戏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三,创设“生”动课堂,需要教 师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 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将因材施教的方法 第二,创设“生”动课堂,需要教 作 为 教 育 原 则,贯 彻 于 日常的 教 育 之 师的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掌 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孔子 握学习的方法、技巧,让学生能够真正 认 为“因 材 施 教”即 从 学 生 的 实 际 出 的获取到知识,而非在团体合作中滥竽 发,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 充数。“生”动课堂四个字里,我认为 具体情况,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针对 还 有 一 个 字 十 分 重 要,那 就 是—— 性 的 进 行 教 育,以 保 证 培养目 标 的 实 “动”。何 为“动”?如 何“动”?这 现。由此可见,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 也是“生”动课堂能否真正开展起来、 就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 真正取得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传统的课 上,这一点,孔子也做到了。例如《论 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范围就 语》中 对 一 些 学 生 的 性 格多有 描 述 : 是自己所使用的那一套桌椅板凳的位置 “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孙师偏激,仲 范围,学生不仅身体被禁锢于此,思想 由粗鲁。”孔子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 也多受禁锢,所以要想真正的打破传统 予以指教,使之在政治上日趋成熟。孔 教育模式,就需要学生“动”起来,手 子的一生培养出了无数杰出的人才,我 动、眼 动、脑 子 动、嘴 巴 动,甚 至 脚 想这是与其优良的教育方法是密不可分 动,离开禁锢我们身体的座位,真正的 的,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在 参与到课堂的各个活动中来。但是,不 教育实践中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因材 得不提的是,学生所有“动”的前提, 施教,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除 都是教育者已经教授了学生们学习的方 了对学生因材施教外,我们还需要考虑 法、技巧,已经告知了学生们学习活动 到整体因素,要懂得对一个班级因材施 的目的及目标,学生懂得为何“动”、 教。例如我带一个年级的两个班,两个 如何“动”,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 班级的学生在性格、成绩等方面皆有不 课堂活动中,没有滥竽充数的现象。学 同,那么在采取教学方法上就需要有针 生通过这样的课堂模式,最终学会自主 对性,从实际出发,采取更适合的方式 语文篇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