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Drive | Page 8
辱。︒
同著⽂文章,⽽而⾼高下有别。︒葛洪指出:"若夫翰迹韵 略之宏促,属辞比事之疏密,源流至到
之修短,蕴藉汲引之深浅,其悬绝也,虽天外毫内,不⾜足以喻其辽邈︔;其相倾也,虽三光
耀,不⾜足以⽅方其巨细︔;龙渊铅铤,未⾜足譬其锐钝,鸿⽻羽积⾦金,未⾜足比其轻重。︒"(《尚博》)
说明⼈人的⽂文才相差很⼤大,直致有天壤之别。︒英逸之⼠士,才⾼高思远,探赜索隐,虽天地玄黄,无
以拘其⼼心,珠⽟玉满斛,无以比其⾔言,非寻常舞⽂文弄墨之⼈人所能比,正如厩马千匹,骐骥有超群
之价,美⼈人无数,威施有绝世之容⼀一样。︒不能忽视这种差别,将能挥毫染纸的⼈人都视为⼀一例。︒
⽂文章本身⾼高下不⼀一,风格多样,⽽而评赏者又好恶不同,修养各异,这样就使⽂文学欣赏和评
论的难度⼤大⼤大提⾼高。︒⽂文章的价值固然要通过⽂文学欣赏和评论体现出来,但是由于读者和评论家
本身的⽔水平和情趣不同,这种体现未必能够做到完全和准确。︒众⼜⼝口所誉者,未必果佳︔;举世皆
非者,未必实恶。︒⽂文章本身的艺术价值不会因为审美者的品评⽽而增减,和氏之⽟玉,不以是否见
知⽽而改其质︔;箫韶九成,岂因俗⼠士掩⽿耳⽽而易其和。︒⽽而爱同憎异、︑贵古贱今、︑以⼰己度⼈人、︑以浅量
深又是⽂文学欣赏和评论中的通病,因此真正的好⽂文章往往得不到时⼈人的好评。︒因此⽂文学评论尽
管重要,但也未必是⽂文章价值的真实反映,得到好评固然可喜,未获美誉也未必可悲。︒葛洪提
出"⽂文贵丰赡"(《辞义》)的观点,认为⽂文无定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者识其深,低者
见其浅,毁誉交加,亦无⾜足怪,没有必要追求众⼜⼝口⼀一辞,⼈人皆称美,这与其美是多元的理论是
相应的。︒
四、︑ ⽂文贵刺过,粉饰无益
葛洪出入道儒,学兼内外,其思想是复杂⽽而又⽭矛盾的,他⼀一⽅方⾯面期于丘园,逍遥⾼高蹈,想
做⼀一个远离尘世的隐⼠士,⼀一⽅方⾯面又未免邦家之思,不忍独善其身,忧国忧民之热情溢于⾔言表,
表现在⽂文学思想上,他⼀一⽅方⾯面⾼高扬⽂文章的艺术价值,为魏晋以来的华丽⽂文风辩护,⼀一⽅方⾯面又反
对不顾社会现实,不见民间疾苦,⼀一味地⾹香艳,粉饰太平,谄媚当路。︒他认为,⽂文章形式的美
尽管重要,但若徒具衣冠,⾔言不由衷,缺乏济世救国之⼤大志,不具赈贫扶弱之热情,这种美虽
美无益,只能是⼀一种苍⽩白的病态的美。︒
葛洪指出,⽂文章"不能治风俗之流遁,世途之凌夷,通疑者之路,赈贫者之乏,何异春花
不为肴粮之⽤用, 蕙不救冰寒之急!"(《辞义》)在这⾥里,他似乎又回到了"诗⾔言志"的⽴立场
上,春花本来就不做肴粮之⽤用,蕙兰本性非是御寒解冻,然⽽而春花之艳丽,蕙兰之清芬,不让
肴粮之解饥,衣裳之蔽体,美的价值不在其功利。︒这种实⽤用胜于审美的思想体现了葛洪美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