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卷本《睿者先行》第5卷 5卷本《睿者先行》第5卷 | Page 136
文,夺得了马列主义的话语权力,从而成功地填补了在“孔家
店”被打倒之后的中国文化历史的空白。他那几句兴头上的狂
诗,“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并非空话,也不妄言。
二. 从“五四党”到“山党”:中共的文化心理嬗变
应该说,毛泽东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设想好自己的历史角色、
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的。
毛早年是个非常理想主义的热血青年,“五四”新文化的领
袖们也许谁也不曾想到过,在他们那个时代最具文化历史洞察力
的人物竟然是一个长沙师范学校的毕业生。
那些领袖人物可能不太明白文化的定义并不在书本里,而是
在个体生命对于文化的领悟和对于历史的洞悉。
要说家世学历之类的个人文化背景,胡适显然远高于陈独
秀。但要说个人之于文化和历史的生命体验,由此引发的激情、
号召力等等,胡适比之于陈独秀相差甚远。
假如白话文运动仅止于胡适四平八稳的“文学改良刍议”,
而没有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那么这场语言上的变革就很可
能局限在一小圈知识分子当中,难以成为轰轰烈烈地普及天下并
且影响极为深远的新文化运动。
由个体生命体现出来的这种文化张力、文化能量,通常是历
史最富创造力的源泉。
这样的创造力赋予了早期中共空前的活力。
尽管按照个体生命的文化能量来标画的话,成为其文化座标
历史标志的只有二个人物,一是陈独秀,一是毛泽东;但这二个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