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卷本《灵铱》第4卷 5卷本《灵铱》第4卷 | Page 219

对于政治历史人物不能自由评说首先就是一个不正常的社 会,而对一个逝去三十多年,铁的历史事实摆在那里,而对他的 评价会截然相反,甚至可能引发肢体冲突,这不得不思考我们的 社会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如果是个常态社会,不是环境因素,普通人积极参与评价历 史人物一是出于好奇,对知识的追求(这是人性所为,有人重一 点,有人轻);二是对“天理”的维护,是对是非观念的表述; 三是要以史为鉴,知道我们在现实的政治冲突中应当维护什么。 这三点都是基于基本的人性,源于古今中外基本的伦理道 德。 但人处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很可能没有条件去思考去评 价。 如今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对争论的政治历史人物都喊过“万 岁”,甚至可能是在激动的泪水下去喊,因为都知道喊不喊,喊 得响亮不响亮,都可能关系到你是否可以继续存活或是得到多少 生活物质的切身问题。 今天也还有很多时候需要对政治历史人物表态,如在课堂上, 在答试卷中,在职称评定中,如果是确定好了结论,并暗示或直 接告诉过你如何回答,这时出现对人物的评价也是没有意义的。 打着政治历史人物的旗号来实现执政者的政治目的,如当年 薄熙来在重庆,那种环境不可能对政治历史人物做出正确评价。 公开、公平、公正评价政治历史人物越来越不可避免,如果 我们确定不了评价的标准,例如一定要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