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卷本《灵铱》第1卷 5卷本《灵铱》第1卷 | Page 150
文化也远不是像西方文化那样有确定的含义,每个人都可以做出
自己的理解,这也是对儒家文化褒贬不止和争论不休的源头。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它就成为一种统治工具。
术者,技也。
儒家思想变为儒术的过程,就是根据统治的需要对孔子思想
进行解释、强调、取舍、发挥的过程,也是儒家思想变为儒家文
化的过程,它最后归结为一套约束臣民思想和行为的纲常伦理。
如果没有西方人的到来,它不会受到任何质疑,但在晚清时
期,儒教受到了西方文化的致命冲击,乃至于到了需要“保种、
保国、保教”的严峻地步。
在朝廷看来,“中体西用”解决了中西之学的矛盾。中学指
的是儒家的价值观体系,如张之洞所言,“故知君臣之纲,则民
权之说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祀之说不可行
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
在知识精英如辜鸿铭眼里,儒教是教导人们修身的指南,
《论
语》阐述的是君子之道。辜鸿铭极力要调和中西文化的差异,使
它们能兄弟一家亲,他把《论语》比作中国人的《大宪章》,把
中国人的学堂比作西方人的教堂。他捍卫中国传统,他也喜欢西
方文明,在他看来,中西文化其名虽异,其实相同。
到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那里,儒家文化不过是一片以仁义道
德之名掩盖人吃人的罪恶历史的遮羞布。
当代,刚刚去世的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一个颇能见什么人
说什么话、迎合听众的天才人物,称颂儒家文化在主导亚洲发展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