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中加学校小学部论文集2018 论文集_封面_内页_163mm_239mm_初稿 | Page 47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 王晓月
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大家想
一想,也可以再读读课文,发表自己的
(学生各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教学案例告诉我们,学生对文
看法。 本的解读是多元的。尽管已经学完了课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肖邦对 文,但同学们对肖邦这个人物的认识还
祖国是很有感情的,课文中写他离别祖 是 不 尽 相 同。如 果 老 师 不 安排 这 一 环
国时“泪水溢满眼眶”,“回头望了望 节,就会造成学生对肖邦的认识不到位
远处的华沙城”,不正反映了他不忍离 的后果。学生通过激辩,透过课文内容
开祖国吗? 进一步清晰明了对肖邦这位爱国音乐家
生:我补充一点。肖邦虽然身在巴黎, 的认识。我们的阅读教学,如能经常采
但他每时每刻都在关心自己的祖国。文 用这种方法,对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是
中这样写道:“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 大有裨益的。
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 4、在唇枪舌剑中提升人际交往水平
创作之中。”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目的 尽 管 辩论 的 双 方 都 是 为了 肯 定 自
就是为了唤醒民众起来斗争!怎么能说 己,否定对方,尽管双方是剑拔弩张,以
他不爱国呢? 击败对手而后快,但这是有理有节的。
生:既然他爱国,为什么不留在国内?在 不管是哪一方,都要注意倾听对方的发
国内不一样可以创作鼓舞人民斗志的 言,都 要 在 言 语 交 锋 中 注 意 礼 节。所
《革命练习曲》吗? 以,从 根 本 上 讲,辩 论 是 一 种 言 语 交
生:肖邦是一个音乐家。他与敌人斗争 际,是一种人际交往。学生以一种积极
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音乐,而当时在国 的态度投人到辩论中,他们敞开心扉.
内他是不可能有比较好的创作环境的。 直抒胸臆,通过一场场辩论,发现自己
这个条件国外才具备。事实也是这样, 的短处,吸纳别人的长处。所以说,学
肖邦在巴黎勤奋创作,用“催人奋起的 生展开辩论的过程,也是个互相学习的
旋律”鼓舞人民的斗志。 过程 ,不断提高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和
生:我从一个资料上了解到,当时肖邦
是被迫离开祖国的,否则他离开时也不
会那么伤心难过。
沟通能力的过程。比如《我们家的男子
汉》是现代作家王安忆写的一篇生活类
散文,文中写了她家的一个很小的孩子
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男子汉”的气质。
师:你讲得好,肖邦确实是被迫离开祖 这是一篇表现童真童趣的好文章。在课
国的。他虽然身处异乡,但仍惦记着灾 文即将结束时,教者让学生读一读最后
难深重的祖国。这一点课文里写得很清 两节,组织辩论:无论他是个有趣可爱
楚 了,让 我 们 再 来 有 感 情 地读 一 读 课 的男子汉.还是崇拜父亲的男子汉,或是
文,来体会肖邦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爱 要求独立的男子汉,他都是一个什么样
国情怀!
语文篇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