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Drive | Page 51

哉! 其距贡举者, 诚高操也, 其走不休者, 亦其疾也.” 46.5 嵇生又曰:“林宗存为一世之所式, 没则遗芳永播. 硕儒俊士, 未或指点, 而吾生独评其短, 无 乃见嗤于将来乎! ”抱朴子曰:“曷为其然哉? 苟吾言之允者, 当付之于后, 后之识者, 何恤于寡和 乎? 且前贤多亦讥之, 独皇生褒过耳. 故太傅诸葛无逊亦曰:‘林宗隐不修遁, 出不益时, 实欲扬名 养誉而已. 街谈巷议以为辩, 讪上谤政以为高, 时俗贵之, 歙然犹郭解原涉, 见趋于曩时也. 后进 慕声者, 未能考之于圣王之典, 论之于先贤之行, 徒惑华名, 咸竞准的, 学之者如不及, 谈之者则 盈耳, 中人犹不觉, 童蒙安能知? ’故零陵太守殷府君伯绪, 高才笃论之士也, 亦曰:‘林宗入交将相, 出游方国, 崇私议以动众, 关毁誉于朝廷. 其所善则风腾雨骤, 改价易姿;其所恶则摧顿陆沉, 士人 不齿. □其名贤, 遭乱隐遁, 含光匿景, 未为远矣. 君子行道, 以匡君也, 以正俗也, 于时君不可匡, 俗不可正, 林宗周旋, 清谈闾阎, 无救于世道之陵迟, 无解于夭民之憔悴也. ’又故中书郎周生恭 远, 英伟名儒也, 亦曰:‘夫遇治而赞之, 则谓之乐道;遭乱而救之, 则谓之忧道;乱不可救而避之, 则 谓之守道. 虞舜乐道者也, 仲尼忧道者也, 微子守道者也. 汉世将倾, 世务交游, 林宗法当慨然虚 心, 要同契君子, 共矫而正之, 而身栖栖为之雄伯, 非救世之宜也. 于时虽诸黄门, 六畜自寓耳. 其 陈蕃窦武之徒, 虽鼎司牧伯, 皆贵重林宗, 信其言论, 臧否取定, 于匡危易俗, 不亦可冀乎? 而林 宗既不能荐有为之士, 立毫毛之益, 而逋逃不仕者, 则方之巢许;废职待客者, 则比之周公;养徒避 役者, 则拟之仲尼;弃亲依豪者, 则同之游夏. 是以世眩名实, 而大乱滋甚也. 若谓林宗不知, 则无 以称聪明;若谓知之而不改, 则无以言忧道. 昔四豪似周公而不能为周公, 今林宗似仲尼而不得为 仲尼也. ’”于是问者慨而叹曰:“然则斯人乃避乱之徒, 非全隐之高矣.” 弹祢卷第四十七 47.1 抱朴子曰:汉末有祢衡者, 年二十有三, 孔文举齿过知命, 身居九列, 文学冠群, 少长称 誉, 名位殊绝, 而友衡于布衣, 又表荐之于汉朝, 以为宜起家作台郎. 47.2 云:“惟岳降神, 异人并出. 目所一见, 辄诵于口. 耳所瞥闻, 不忘于心. 性与道合, 思若有神. ’其叹之如此. 衡游许下, 自公卿国士以下, 衡初不称其官, 皆名之云阿某, 或以姓呼之为某儿, 呼 孔融为大儿, 呼杨修为小儿. 荀彧犹强可与语, 过此以住, 皆木梗泥偶, 似人而无人气, 皆酒瓮饮 囊耳. 百官大会, 衡时在坐, 忽颦蹙凄怆, 哀叹忼慨, 或讥之曰:“英豪乐集, 非所叹也.” 衡眄历视稠 众而答曰:“在此积尸列柩之间, 仁人安能不悲乎? ” 47.3 曹公尝切齿欲杀之, 然复无正有入法应殆之罪, 又惜有杀儒生之名, 乃谪作鼓吏, 衡了无悔 情耻色, 乃缚角于柱, 口就吹之, 乃有异声, 并摇鼓兆击鼓, 闻者不知其一人也. 而论更剧, 无所顾 忌, 寻亡走投荆州牧刘表, 表欲作书与孙权, 讨逆于时已全据江东, 带甲百万, 欲结辅车之援, 与 共距中国, 使诸文士立草, 尽思而不得表意. 乃示衡. 衡省之曰:“但欲使孙左右持刀儿视之者, 此 可用尔, 傥令张子布见此, 大辱人也.” 即摧坏投地, 表怅然有怪色, 谓衡曰:“为了不中芸锄乎? 惜 之也. 47.4 ”衡索纸笔, 便更书之, 众所作有十余通, 衡凡一历视之而已, 暗记书之, 毕以还表. 表以还 主, 或有录所作之本也, 以比校之, 无一字错, 乃各大惊. 表乃请衡更作, 衡即作成, 手不停辍, 表 甚以以为佳而施用焉. 47.5 衡骄傲转甚, 一州人士, 莫不憎恚, 而表亦不复堪, 欲杀之. 或谏以为曹公名为严酷, 犹能容 忍, 衡少有虚名, 若一朝杀之, 则天下游士, 莫复拟足于荆楚者也. 表遂遣之. 衡走到夏口, 依将军 黄祖, 祖待以上宾. 祖大儿黄射, 与衡偕行, 过人墓下, 俱读碑铭一过而去. 47.6 久之, 射曰:“前所视碑文大佳, 恨不写也.” 衡曰:“卿存其名目耳. 我一览尚记之.” 即为暗书 之, 末有一字, 石缺, 乃不分明. 衡与半字, 曰:“疑此当作某字. 恐不审也.” 射省可(下有缺文). 虽言 行轻人, 宁愿荣显, 是以高游凤林, 不能幽翳蒿莱, 然修己驳刺, 迷而不觉, 故开口见憎, 举足蹈 祸. 赍如此之伎俩, 亦何理容于天下而得其死哉? 犹枭鸣狐嚾, 从皆不喜, 音响不改, 易处何益. 许下, 人物之海也. 文举为之主任, 荷之足以至到, 于此不安, 已可知矣. 犹必死之病, 俞附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