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Drive | Page 3

  汉代风⽓气,重经术⽽而轻⽂文艺,至曹魏之世,此风始破,曹氏⽗父⼦子,兼擅⽂文学,雅重诗赋, 曹丕更著《典论·论⽂文》,从理论上为⽂文学张⽬目,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 观点,开"⽂文学的⾃自觉时代"(1)之先河。︒     儒家传统,重视三⽴立,所谓⽴立德、︑⽴立功、︑⽴立⾔言是也。︒曹丕以⽂文章为"经国之⼤大业",是将⽴立 ⾔言著⽂文与⽴立功建业并重,这对于以诗赋为"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2)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进 步,抬⾼高了⽂文学的地位,但是同⽂文章于事功,对于提⾼高⽂文章⾃自身的艺术价值意义不⼤大,仍有以 ⽂文学为政治之⼯工具的嫌疑,何况他尚未脱儒者之旧习,还是认为⽴立德重于⽅方⾔言。︒真正意识到⽂文 章⾃自身的价值,将之与德⾏行并重,⾃自晋葛洪始。︒     葛洪在《抱朴⼦子·尚博》中对流⾏行的轻视⽂文学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驳斥。︒有⼈人认为⽂文章著 述不过是"骋辞耀藻"⽽而已,于事无补,不如德⾏行这样的不⾔言之教重要,因此圣门四科,德⾏行第 ⼀一,⽂文学其末,故德⾏行为源,⽂文章为流,德⾏行为本,⽂文章为末,缀⽂文著纸为糟粕余事,不⾜足为 道。︒葛洪则指出:"德⾏行为有事,优劣易见︔;⽂文章微妙,其体难识。︒夫易见者,粗也︔;难识 者,精也。︒夫唯粗也,故铨衡有定焉︔;夫唯精也,故品藻难⼀一焉。︒"     以⽂文章为精,以德⾏行为粗,这⼀一主张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葛洪的这⼀一观点并非故作⼤大 ⾔言,哗众取宠,⽽而是有其根据的。︒德⾏行虽然也属于精神范围,但其⾼高下主要在道德实践之中体 现出来,因此属于"有事",容易判断,⽽而且虽然⼈人对道德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但是在道德标准 ⽅方⾯面相对来说还是容易达成共识的,因此"优劣易见"。︒⽂文章尽管在内容上表达的也是现实事 物,但在形式上纯粹属于精神领域,相对于德⾏行⽽而⾔言,⽂文章的不确定性确实更为突出,其体微 妙,难于定规,⽽而且由于众⼜⼝口难调,在审美⽅方⾯面的主观性又使⽂文章⾼高下的标准更加难于统⼀一, 因此很难判定⼀一篇⽂文章的艺术价值到底有多⼤大。︒这种现象古今中外都容易见到,⼀一部作品有⼈人 将之捧上天,也有⼈人将其贬入地,往往发表见解的⼈人都是名家,使⼈人⼀一时不知去就。︒     葛洪还对德⾏行为本、︑⽂文章为末的说法进⾏行了批评,他认为"⽂文章之于德⾏行,犹⼗〸十尺之与⼀一 丈。︒谓之余事,未之前闻"。︒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他还特意追溯⽂文章的原本意义 ,将上天垂 象、︑鹰负八卦 、︑龟背六甲、︑虎炳豹蔚等⾃自然之⽂文与唐尧虞舜之尊称、︑⽂文王周公之谥号、︑孔⼦子 所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等与圣⼈人有关的⼈人事之⽂文结合起来,说明⽂文与⽂文章的重要性。︒他认 为"⽂文之所在,虽贱犹贵",⽂文饰能够提⾼高事物的价值。︒这种将⽂文章与天道⾃自然联系起来的思想 至齐梁⽽而⼤大盛,梁简⽂文帝萧纲、︑刘勰等⼈人皆发扬其说,使"⽂文"的价值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葛洪的这⼀一思想非常重要。︒⽂文饰与本质的关系问题也是儒道两家长期争论的⼀一个关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