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 Houston Taiwa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Newsletter | Page 5

台商園地 初期失智 可重新找回記憶 結後、舊的突觸已然不存在的情況下,失去的 記憶竟然可以被找回來。也就是說,記憶根本 是儲存在神經元的本體中,而非早先認為的突 觸,那麼失智症之所以會失憶,就和突觸損傷 沒有直接的關聯性。只要在患病初期,神經細 胞尚未死亡前接受治療,就有機會能找回消失 的記憶。 失智症的真正原因不明,發生機率會隨著 老化而增加。其特徵為腦部基底前腦(basal forebrain)以及海馬迴(hippocampus)等負責 記憶區域的神經細胞產生退化現象而形成腦組 織萎縮(萎縮初期從突觸開始,接下來是神經 細胞本體,最後細胞死亡)。此外,有家族疾 病史、曾有腦損傷病史等,在老年期都比較容 易發生失智症。老年失智症的主要症狀為認知 功能退化包括有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抽 象思考能力、計算能力等障礙。 記憶力喪失是老年失智症最早出現的症 狀,尤其是記不住前不久才發生的事。剛開始 的症狀不易被察覺,開始時患者會常忘記日常 的事物,需要別人提醒好幾次才能記住;或是 在熟悉的地方忽然迷路、忘了某件事到底做了 沒、老是舊事重提或是無法學習新的東西。當 失智症狀較嚴重時,甚至可能完全不認識朋友 或親人。 那要如何才能有效預防失智症的發生?重 點就是要維持末稍循環,所以舉凡能夠刺激末 稍神經的動作,例如:搓麵糰、搓麻將、洗碗 筷、洗杯盤、洗衣服都是很好的活動。千萬不 要因為長輩年紀大就凡事都不讓他們動手,其 實藉由這些日常活動就可以輕鬆達到刺激末稍 神經的功能。 另外飲食以多蔬果、豆類、穀類、植物 油、適量魚、少量肉為原則。並多多挑戰自己 的記性:試著記住別人的名字、玩玩猜字謎、 多閱讀、學新字,都是不錯的預防之道。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也 就是老年失智症,儼然已成為全球性的流行疾 病。目前全台失智人口已逾20萬,依據國際阿 茲海默症協會(ADI)的預估報告,亞太地區的失 智症患者人數,至2050年將暴增至6460萬人, 如何預防和治療失智症,將是重要課題。 在2014年12月22日的科學期刊「eLife」中 看到一項最新的研究,如果讓神經系統重新激 發進而產生大腦細胞之間新的突觸連結,就可 以使阿茲海默症早期階段的病人找回已經喪失 的記憶,相當令人興奮。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生物學系的格藍 斯曼(David Glanzman)教授表示,傳統神經 科學的觀點,認為記憶是儲存在大腦的突觸 (synapses)中,而失智症早期就會損害突觸, 因此造成人類喪失記憶。然而,他們推翻這 樣的理論,依據對海蝸牛(aplysia)的實驗發 現,記憶並非儲存在突觸中,而是儲存在神經 細胞的本體中,因此在失智症患病初期,神經 細胞尚未死亡時,因為只是喪失突觸的聯結, 所以我們只要能夠重新激發突觸間新的聯結, 就有希望可以找回失去的記憶。 實驗之所以會選擇海蝸牛,是因為它的神 經細胞很大、且數量少,同時具有比較簡單的 神經反射路徑與連結,便於研究。另外,記憶 的形成與突觸的再生,在海蝸牛身上的作用機 制,和人類的大腦近乎相似。 早期失智症患者腦中的突觸會受到破壞, 且被破壞的數量和記憶障礙的嚴重程度呈現正 相關,假設記憶是儲存在突觸中,這些被破壞 的突觸裡所儲存的記憶就會被永遠消除。但研 究結果卻說明,透過適當刺激產生新的突觸聯 ◎ 潘懷宗:台北市議員,美國艾默蕾大學神經 與分析化學博士 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博 士生導師 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 台北市傑出市 民 新黨前秘書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