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Chinese Press 20191206 | Page 3

社會聚焦 December 06, 2019 Friday SOCIAL ISSUES www.gcpnews.com A3 揭開加國飲用水真相 一向以飲食安全著稱的加拿 大,近來傳出城市飲用水鉛含量 超標的消息,言之鑿鑿地聲稱有 新的研究表明,國民一直在引用 含鉛量超標的自來水。隨後又有 報導說所謂“鉛水危機”是“假 新聞”,甚至是一場“大騙局”。 由於飲用水直接關係到民生,非 同小可,所以有必要深究飲用水 問題的真相。即便本國飲用水真 有了狀況,也有必要弄明白到底 是局部問題,還是整體問題,搞 清問題才能對症下藥。 食水含鉛量過高,主要原因包 括連接供水設施和家居的輸水管老化。據瞭解,渥京雖然制定了國家安全標準,但一向准許各省自行對供水系統進 行管理,可以說各自為政。這就為飲用水問題的出現埋下嫌隙,市政管理上出現紕漏,民選上去的議員們對此不可 掉以輕心。加拿大的血鉛水準已下降,但即使相對少量的含鉛量,長期接觸也會對健康產生重要影響。 問題報導事出有因 有道是無風不起浪,其實對 加拿大飲用水問題的探究,兩年 前就已有相關報導,可謂有案可 查。2017 年 12 月聯邦議會委員會 發佈報告,稱至少有 50 萬戶加國 居民使用過老的鉛輸管。 最近這次調查由 9 所大學和 10 家媒體的 120 名新聞記者共同 進 行, 先 後 採 訪 了 1000 餘 人, 發出 700 多個根據自由資訊法的 資訊申請,收集到 11 個城市自來 水含鉛量測試結果,多達 79,000 個。其結果發現自 2014 年來由市 政展開的 12,000 個檢測樣品中, 有 39% 超過 5ppb 全國安全標準。 ppb 是用溶質品質占全部溶液品質 的十億分比來表示的濃度,也稱 十億分比濃度。 來自蒙特利爾、薩省薩斯卡 通(Saskatoon)、裏賈納(Regina) 和 穆 斯 喬(Moose Jaw)、 大 多 倫多富裕區奧克維爾鎮、加蒂諾 (Gatineau)、 卑 詩 省 魯 拔 太 子 市(Prince Rupert) 等 地 的 樣 本鉛含量甚至高於以污染水著稱 的美國城市,堪比美國弗林特市 (Flint)2015 年 爆 發 鉛 水 危 機 時的水準,或者更高。從魯拔太 子市 25 間房屋抽取的食水樣本, 84% 超 出 聯 邦 衛 生 部 的 飲 用 水 含 鉛標準,其中有樣本顯示飲用水 含鉛量達到 15.6 ppb,超出衛生 部指引兩倍。居民彼特森 (Leona Peterson) 感到恐懼,認為鉛與 毒藥無異。卑詩省沿岸多雨的氣 候會產生天然酸性的地表水,如 果不加以處理,會腐蝕管道,這 些金屬再由此滲入飲用水中。 向世界各國政府提供有關飲 用水措施的魁北克工程師教授普 路沃斯特(Michèle Prevost)表 示:“ 這 一 結 果 讓 我 非 常 震 驚, 也非常失望,因為沒有聯邦監督, 每個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輸水管道是罪魁禍首 加拿大沒有強制的飲用水鉛 含量測試,食水含鉛量過高,主 因包括連接供水設施和家居的輸 水管老化。上述調查發現,從各 城市水庫出來的水雖然不含鉛, 但可能通過一些含鉛的水管,導 致鉛滲入水中,而過高的鉛含量 大都來自老式房屋建築和上水管 道。加國許多市政府表示,埋在 地下的幾十萬根鉛管中有些可能 幾十年都未得到更換,因為涉及 費用高昂和記錄保存不足等現實 限制。經過市政處理的飲用水都 不會含鉛,但在向家庭、公寓和 租賃大樓運送過程中,就會將運 送管道中所含鉛毒一同輸入自來 水系統,因此污染源主要來自以 含鉛的管道和房屋內的上下水系 統。年前一份官方報告披露,加 國至少有 50 萬房屋還在使用舊鉛 水管。 鉛原本是加國製造水管的常 用材料之一,直到 1975 年,加國 政 府 修 訂《 全 國 水 管 法 案》, 禁 止使用該款金屬。但是,較舊的 房屋可能仍包含鉛材料。 根據幾個省份高級官員準備 的內部檔,加國很多學齡和幼稚 園兒童都遭到含鉛量過高的水污 染,且對此一無所知,因為許多 省份並沒有規定對飲水中含鉛量 進行測試。學校自來水中出現的 含鉛物質,大都來自室內上下水 系統或自來水管。加國成千上萬 的房屋或 8 個單元以下的公寓使 用鉛管輸水系統,連接學校建築 和輸水道的地下管道很少含鉛。 測試結果顯示,安省 2400 個學校 和幼稚園近兩年自來水含鉛量高 於全國標準。卑詩省也發現很多 學 校 測 試 超 標, 近 45% 卑 詩 省 公 校至少有一個樣本超標。有專家 稱此結果讓人非常憂心,那些沒 進行測試的學校不知含鉛量會達 到何種水準。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任何程 度的鉛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鉛 毒與成年人的高血壓、心臟病和 腎臟疾病有關聯,且會導致孕期 綜合征。鉛對兒童的傷害尤甚, 它會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 影響智力水準。美國弗林特市水 污染區治病的兒科醫生莫納(Mona Hanna-Attisha)稱:“鉛幾乎和 你所能發現的所有疾病都相關。 受鉛污染兒童的心臟病、高血壓、 早年癡呆、痛風和貧血等發病率 都會增高,兒童期受鉛污染對其 成年後的不良影響數不勝數。” 管理體系要有作為 飲用水問題的根源即使找到 了,要想從根子上加以解決卻談何 容易。有些地方市府就表示,要 更換這些鉛管並非易事,因為更 換住家使用那部分鉛管需要私人 業主買單。曾參與上述調查的阿 姆斯特朗(Lyndsay Armstrong) 坦言,這確實是一個難題,原因 是目前城鎮政府普遍缺乏對業主 提供相關的支援。但這不能成為 托詞,因為飲用水茲事體大。 每個市政府都制定有不同的 測試方法,蒙特利爾市長普蘭特 日前就此表示,會為 10 萬戶驗水, 加速更換水管。 安省政府提供的資訊顯示, 全 省 660 個 市 政 水 系 統 中, 只 有 五 分 之 一, 即 123 個 將 近 兩 年 來 的測試結果公佈於網站,超標高達 42%。有些城市超標率高至 50%。 倫敦去年進行 36 個測試,有一半 超標。溫莎的超標樣本量為 289, 占測試樣本量四分之一,位於蘇 必利爾湖(Lake Superior)北岸 的 Terrace Bay 有 21% 樣本超標。 發現問題後,安省規定市政 府必須處理水源。多倫多的鉛水 準一向為加拿大最高,2008 年一 半 測 試 超 過 省 鉛 標 準。2014 年 開始向水中添加正磷酸鹽無毒物 質,以控制鉛管腐蝕。此措施耗 資 900 萬 元, 之 後 每 年 追 加 300 萬 元。 治 水 專 家 美 國 Virginia Tech 環境工程教授艾德沃茲(Marc Edwards)表示,控制水管腐蝕項 目 的 回 本 率 為 1 比 10, 即 每 花 1 元能獲得 10 元收益,這一措施能 延長輸水管壽命。 安省重新修訂了企業違反環 保法規時的懲罰措施,包括環境 今 年 3 月, 聯 邦 衛 生 部 把 飲 用 水 的 最 高 可 容 許 鉛 濃 度 從 10 ppb 降低到 5 ppb,並建議把鉛的 濃度保持在合理可達到的最低水 準。 西 門 菲 沙 大 學 (SFU) 健 康 科 學教授兼鉛毒專家蘭弗爾 (Bruce Lanphear) 則指出,長遠來看,絕 對應該少於 1 ppb ,而達到這目 標,需要花費一些時間。 雖然加國對飲用水的含鉛濃 度要求須低於 5ppb,但並無法令 強制規定須對飲用水測試,也沒 有義務要通知居民含鉛情況。各 省可制定自己的水質檢測和鉛管 更換規則,只不過因為成本高昂, 各省當局都沒有政策指引來落實 檢測工作。聯邦衛生部則建議物 業業主,向所屬地區的市政府或 水電供應商查詢,或聘請水管技 保護法、飲用水安全法、殺蟲劑 法等。按照現行規章,污染環境 的企業可能受到嚴厲罰款,最高 達每天 10 萬元。而福特政府提出 取消現行制度,用一次性罰款取 代按天處罰。安省環境廳長尤裏 克說,罰款所獲得的資金將用作 全省環境項目。安省曾經發生的 沃克頓事件,公共衛生部門的人 員失職,大腸桿菌污染飲水,導 致上千人感染,7 人死亡。公共衛 生官員表示,像疫苗、疾病防治、 飲水品質檢測等服務,可以拯救 當今和未來的生命。投資上游的 公共衛生同樣也是財政負責的做 法,因為這樣可以預防疾病和身 體不適的發生,實際上節省整個 醫療體制的費用。研究表明,在 公 共 衛 生 方 面 每 投 資 1 元, 將 為 醫療體系節省 16 元。 工檢查,以瞭解鄰近地區是否有 鉛管存在。 有關方面表示,屋主也可以 自行檢查房屋供水水管,有時可 以在地庫的水錶附近看到,如果 它是灰黑色,並且使用鋒利的物 件刮擦時會容易出現凹痕,可能 是含鉛。 有關方面表示,如果發現食 水含鉛,最有效但也最昂貴的方 法,就是更換房屋內的水管及供 水管道。在一般情況下,屋主只 須負責直至路邊為止的供水管道, 所需成本由 5 千元至 1 萬元不等。 還有人支招說,另一種方法 是“ 沖 洗” 食 水。 如 早 上 或 下 班 回家須要使用食水之前,先持續 開啟水龍頭,清除在水管已沉澱 數小時的食水,或先用作沖廁所、 洗澡或洗衣服。魯拔太子市府就 向每個家庭郵寄一份傳單,告訴 市民要保護自己,方法包括更換 可能含鉛的水管、安裝篩檢程式, 及在使用飲水前,應打開水龍頭 數分鐘。 而在卑詩省,飲用水中含鉛 量高並非只有在魯拔太子市出現, 沿岸多個社區也有同樣情況。今 年 7 月, 卑 詩 省 審 計 總 長 貝 林 格 (Carol Bellringer) 發佈有關飲 用水保護狀況的審計結果,指出 這是一個複雜系統,涉及 23 項法 例、多個政府部門和機構,並且 缺乏問責性。省衛生廳長狄德安 (Adrian Dix) 表示,省府正努力 推行貝林格在報告中的所有建議。 防患未然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