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文化为何经久而不衰的根本原因 。 正是由于这样的始源精神, 而绝对不是因为孔孟之道及其儒
家教义, 中国文化才得以在漫漫的专制长夜里顽强地生存下来 。 相比于中国文化的这种始源性和本真性, 孔儒不过是整个民
族文化历史上的一段插曲 。
明白了“ 五四” 文化运动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精神所承 继的这种文化血脉, 就可以发现, 以前的学术研究过多地集中在 了意识层面上的探讨, 把大量的思考投入到分辨各种主义的异同 上, 却忽略了在民族文化心理的集体无意识层面上所做的历史文 化分析, 从而导致有关“ 五四”、 有关中共等历史话题难以在文 化层面上展开 。
由于共同的文化血统, 当年“ 五四” 诸领袖人物之间在主义 上的分歧, 并不影响他们在摆脱因袭的孔儒传统上的共识, 也未 影响他们对自由的共同渴望和齐心协力的追求 。
由意识和理性所制作的主义通常是面具, 成为或者漂亮或者 时髦的外衣, 而从集体无意识中萌生出来的生命能量和文化精神 则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底蕴和血脉, 才是文化创造和历史生 成的真正原动力 。
当然, 这种意识层面上的主义和无意识层面上的内在精神, 经常会形成同构性的反差, 或者不同构的相似 。 陈独秀和胡适信 奉的是不同的主义, 但他们在“ 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所扮演的角 色却具有同样的文化指向 。 毛泽东和陈独秀说起来所信奉的是同 一个主义, 但他们的文化底蕴却大相径庭 。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