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卷本《灵铱》第4卷 5卷本《灵铱》第4卷 | Page 215

否定的。 从人本主义来分析评价历史人物也许会说从个人角度看政 治人物太狭隘,要站在国家人民的角度去看,要站在是否推动了 历史,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去看。 人们喜欢从“整体”上去看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所遇到的 不同问题,似乎找到这样的话语,现实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 而解,如同找到“仙丹”,吃了之后百病皆除,长命百岁。 这种思维方式促使了社会理论的发展,但任何一种社会理论 不可避免要使用大量的抽象概念,理清这些概念都是困难的,使 用这些概念只能是有一定人文社会学知识的人,是和研究政治、 经济、社会伦理等专业人士有关,是和大学里研究社会学领域相 关院系的师生有关,至少也是人文历史知识的爱好者和求知者。 除去这些文化人,对于每日操心基本生存物质的广大百姓来 讲,搞清这些概念是没用的,甚至是无聊的事情。 一个普通百姓,可以知道具体的人和家庭,但说不清“社会” 是什么;同样,一个家庭的兴衰不能随便说成是社会的兴衰。 在动乱的年代,政治家们利用了人有求知的精神和无知的虚 荣,有意无意用大量弄不清楚的“概念”来鼓吹革命,这些似是 而非的“概念”加上修辞性很强的情感话语构成了所谓的“意识 形态”,人们围绕这些“意识形态”争论不休,也激动不已。 在这基础上对政治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不会有“共识”。 我们从国家民族的利益,从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前进,对国 家治理和控制,……,来看这些社会学上的问题,也存在对政治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