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卷本《灵铱》第4卷 5卷本《灵铱》第4卷 | Page 104
有关他权力沉浮的质疑也不会消失。薄熙来最后的告别对中国和
共产党的政治生活来说是一个巨大损失,或许多年以后会因此后
悔不已。”
这位教授对薄熙来“真正接触人民、和人民直接对话”的看
法大概是缘于薄在重庆曾向下汲取社会支持并获得一定成功。
但这位布朗教授完全忘记了中国是中共统治下的新极权政
治,这种政治的最大难题就是人才的逆淘汰机制与权力更替的不
确定性,两者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劣胜优汰,领袖人物一代不
如一代,这既是苏共经验,也是中共与北韩的经验。
布朗教授认可的薄熙来的个人魅力与才能,正好成为薄在政
治竞争中的招祸之由。
中共政治不允许政治竞争,认为竞争存在就意味着党的分
裂,不再是一个团结的整体;高层接班人也只能由最高层“集体
商定”,谁要主动争取则是无视党的组织纪律,藐视最高领导层
的权威。
因此,党中央无法公开解释:为什么薄熙来这么多年能够“特
立独行”不受干预,为什么薄的“重庆模式”曾红透一时,吸引
党内高官蜂拥捧场。
如果中共想解释这些,只会加剧党内分裂,导致更大的政治
麻烦,所以还是祭出反腐法宝比较省事。
苦果之二:薄向下汲取社会支持符合中共意识形态
薄熙来在其争取“入常”的政治竞争中,除了获得部分“太
子党”成员的隐形支持之外,他还努力向下汲取社会支持,“唱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