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卷本《灵铱》第2卷 5卷本《灵铱》第2卷 | Page 142

洲,这一切变化都无从谈起。但西方带来的并不都是福音。 在欧洲,地处最西边的英国代表一极,代表一种传统,即自 由和宪政的传统;地处最东边的俄国代表另一极和另一种传统, 它是专制主义的原产地,也是现代极权主义的发祥地。 没有英美,中国历史就不是现在的样子;没有红俄,中国历 史也不是现在的样子,而后者对中国的影响远在前者之上。 当中国一些当权者反复把二十多年前苏共垮台作为教训告 诫党员干部时,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特色的密切关 联。 在这个百年中,西方的宪政观念在中国扎根。 革命的宪政派和立宪的宪政派,连手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 制,建立了民国,确定了宪政制度。 然而民国宪政马上就被暴力所毁。 孙中山对宪政矢志不移,为他领导的中国国民党规划了一条 通向宪政的途径,即军政、训政最后过渡到宪政。 国民党在 1928 年实现了全国军政统一后,随即宣布进入训政 阶段。这年, 《中华民国训政纲领》由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和宣布施 行,1929 年政府制定了《县组织法》,计划在 6 年内使县成为一 个完全自治的社会,届时县长将由人民选举产生,为转向宪政打 下基础。 但是这时的统一表面多于实质。国民党内部,军事派别林立, 地方军人目无中央;国民党之外则有中共的军事割据,形成国中 之国。日本在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国民党在建立全国政府后面临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