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卷本《灵铱》第1卷 5卷本《灵铱》第1卷 | Page 144

乱了国民党“军政、训政、宪政”的三步走,没能及时兑现它实 施宪政的承诺,而抗战胜利后在内战的炮火中开始的“行宪”随 着国民党快速败退台湾而告终。 但战争只是表面的原因。 历史上的英国也是战争频仍,除了同老冤家法国火拼不断, 内战也没少,国王同贵族的战争,以及王室家族之间的王位争夺 战,是英国政治的突出因素。 贵族的重要职能就是打仗。 贵族或者国会同国王的战争不是为了夺取王权,而是向国王 争取权利,因而战争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抑制了王权。 《大宪章》是国王在战争威胁下签署的。 1688 年,贵族把荷兰国王威廉的军队带入国内,赶走了专横 的詹姆斯二世,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与英国和欧洲相比,中国的内战具有两大独特之处:第一, 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反抗都是来自社会底层民众,主要是农民和游 民;第二,夺取天下、建立政权是其最终目的。 人们特定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是由特定的社会结构决定 的。 在权力高度集中的皇权社会,皇帝和依附于皇权的官僚阶级 构成了统治阶级,这个阶级处于社会上层;在它之下,便是一个 完全无权、也几乎没有财产的广大的农民阶级。 官民两大对抗阶级在缺少一个强大的土地贵族阶级或中产 阶级作缓冲的情况下,其对抗模式呈现如下特点: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