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商报》20141212 | Page 38
B06
2014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五)
美华商报
美国观察
现代美国商界的
“关系网”
伴随着
“蓝血世家”
的衰落和犹太人的
崛起,
在美国, 教育和技能” “压倒家
“
已经
族关系” 这一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体现得尤
,
为明显。那么,
在今日美国的商界,
最有价
值的
“关系”
有哪些?这些
“关系”
又如何影
响着美国商界精英的发展……此为
“美国
商界精英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系列之
总结篇。
虽然在今天的美国,
对于商业成功,
知
识和技能的作用远远大于家族关系 《华尔
(
街日报》
的结论)“ 关系网”
,
仍然是商业运
作中的重要因素。只是提请大家注意的
是,
在美国商界, 关系”
“
一般代表特殊的人
才、
资金和其它商业机会,
而不是绕过法规
的
“捷径”
或正常渠道无法获得的稀缺资源
的
“后门”
。
企业越来越少。科克兄弟的科氏工业集团
(Koch Industries)
是个少见的例外,
这里继
承老爹衣钵的科克两兄弟
(Charles and Da⁃
vid Koch)
都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
表明
了教育和才能的重要性。
族裔和地域关系
美国虽然号称是民族大熔炉,
族裔差距
和认同还是明显存在,
也是一种有相当分量
的社会关系。比较典型的是金融业中集聚
的犹太人,
和高科技领域的印度人、
华人和
俄罗斯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题目,
一般
不能公开讨论。
在白人主流人口中,
地域关系也会有一
定影响。特别是低教育白人中,
南北之间,
或沿海对内陆之间,
有很大的文化和价值差
距,
和相应的趋同现象。但是这在高教育圈
子里不很明显,
尤其是与校友关系对比。克
林顿夫妇一个来自南部穷困家庭,
另一出身
北部殷实世家,
便是例证。
校友关系
美国上层文化有别于其它国家的一个
重要特色,
便是校友关系,
根源是同一所大
学的历届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强烈归属感
和忠诚,
终生不渝。这一关系的起源可以追
溯到
“蓝血”
世家主导的
“贵族政治”
时代,
大
部分世家子弟都在东北部的常春藤盟校以
及所谓
“小常春藤”
的老牌私立大学接受教
育。这一校友关系还可以延展到贵族中学
母校,
和大学中的秘密会社社友
(耶鲁大学
的骷髅会是个突出例子)
。虽然美国大学教
育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民主化和平民化,
贵族
教育时代的
“母校情结”
却被普遍发扬,
延伸
到整个高教育群体。美国大学体育运动的
庞大规模和全国联赛造成的社会关注和疯
狂,
就是这种母校认同的例证。
不无讽刺意味的,
是最近数十年来,
随着
离婚率的高涨,
美国的家族家庭纽带普遍淡
化,
近半数成人一生会有不止一个配偶,
逢场
作戏的
“露水夫妻”
更是难以计算。由此导致
家常便饭的继父母和继兄弟姐妹关系,
无论
如何比不上血亲关系深厚。即便是那些高学
历人士,
一生同床共枕的对象或许难以遍数,
配偶更可以离婚再娶,
但是大学母校却只有
一个,
形成了非常专一的
“忠诚”
对象,
甚至超
过父母
(尤其是离异的父母)
。对于传统亲情
关系压倒一切的中国人士,
这是需要深刻领
会的美国社会特征和社会关系。
这种强烈母校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