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屆中大學生報「秋毫」 CUSP April Issue 2018 | Page 32

這一期的《中大學生報》以「當我一個人」為題徵稿。上了大學後, 我們好像一直活在群體中,要習慣一套 新的語言,要懂得「圍爐取暖」,要 yo,要 firm,否則你便成了局外人,孤獨一個。大部分的人都怕孤身一人, 但為何要怕?為何要避而不談? 孤獨可能是一種選擇,也可能是個人背景造成的情況。今次的主題,我們想讓讀者能夠從文章中探尋自我, 同時理解「孤獨」一詞對不同人的意義。或許,孤獨是個中性的詞,又或許它是一種伴隨生命而來的魔咒。 孰好孰壞,待你細心閱讀後,再慢慢咀嚼。 一個人,可以嗎? 文:Gillian 「我不覺得自己孤獨, 我喜歡一個人。」友人 S 淡淡地說著。過了 可是,S 說:「我願意經營友誼,但不會刻意去認識朋友,人際關 一會,他又補充:「我意思是,有時候我們需要一個人。」 係隨緣就好。」 S 最愛的活動是在黃昏到黑夜期間到處看看。他笑說已經走遍九龍 為甚麼?我們不是群體動物嗎?可以不用朋友嗎?他說花時間認 塘附近,接下來會去沙田探索。「這是獨處時可以做的事——走出 識朋友才是把自己推向孤獨的深穴。他有參與一些學校活動,但 日常,自己一個觀察周邊事物是件樂事,我們的城市很美。」他喜 前提是忠於個人的感受。人際關係並非以數字來衡量,也不是刻 歡自己一個走,在某日的黃昏當一個「異鄉人」。有些事只適合自 意經營就代表關係長久。社交媒體上交的朋友再多,現實認識的 己做,幾人行反而令他感到困擾。「如果和別人一起走,很多事物 人脈再廣,若我們失去了自我,又有何意思? 都是走馬看花,很難發現趣事。」他帶我走他平日走過的路,訴說 他在樂富社區裏找到的故事。令我驚訝的是, 雖然他不是住在這 S 並不介意告訴別人他喜歡自己一個,他也知道他的「孤獨」是一 裏,但每條小徑他都很熟悉,甚至他知道天馬邨的人面對著購物 種選擇,而非被迫,兩者聽起來沒有分別,但感受卻大有不同。S 的不便,要乘幾號車才可外出。他認識了當區一名餐廳老闆。兩 強調他有愛他的家人,也有幾位知心好友,但這個世界有些人陷 個成長於不同環境,處於不同年齡的人交換了彼此的生活。「不 於不幸中, 無法逃離。S 曾經說過他覺得世上有一種人是「被孤獨」 得不承認,自己一個人的空間讓我感到很舒服。一個人沒有問題, 的,他們無從懂得甚麼是親情,甚麼是友情,他們是被拋棄的一群。 問題是你覺得一個人是負面,繼而才會覺得自己被孤立。」 在該懂得「情為何物」的時候無法懂得, 一直只有自己向前走。他 們的生命裹不曾有選擇,不曾有人當他們的後盾,他們不是 S。對 孤獨是個主觀的詞,無好壞之分。有些人害怕「落單」,他們瘋狂 此,S 並不覺得這類人可笑,當我們活在自己這邊的世界時,不要 地擁抱群體生活。幾個不太熟稔的人湊在一起,聊著無關痛癢的 遺忘世界的另一端有些人與我們不同,他們不是異類,他們是一 話題,只要有一刻靜默,就感到尷尬。有時候打從心底不熱愛事 群大家該花點時間主動關心的人。 情的本質,仍迫自己全情投入。例如你討厭每天要庇護至凌晨三、 四點,但仍天天報到。委屈個人感受,隱藏喜怒哀樂,原因是怕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 S,如果你是,我希望你能夠好好珍惜獨處的空 被人排斥,引人非議,我們太害怕接收別人異樣的眼光了。無法 間。一個人的時候,是迎合無理的世界,還是嘗試與靈魂深處的 避免獨處時,掏出手提電話滑開螢幕,低頭裝作忙碌掩蓋自己一 自己對話,全是個人的選擇。我們都需要社交,但梳理日常的煩 個人的尷尬。我們知道生活不該是這個模樣,但卻沒人拿出勇氣 惱,學會讓自己靜心下來也是一門必修課。我突然想起 S 在中六 打破慣例。 紀念冊寫的一句話: 「待人友善是基本,獨來獨往是性格。」這個人, 應該很早就已經懂得獨處的可貴吧。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