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健康 MY HEALTH : May 2019 | Page 9

对你好 我要健康 | 05 / 2019 09 DESIGN FOR GOOD 3 亿 人类目前每年会生产近3亿 吨的塑料,其中一半是一次 性使用的产品。而另外则有 超过800万吨的塑料每年会 流入我们的海洋中。 9% 19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高收入国家的 90%废物被出口后,一般会流入低收 入国家或被公开焚烧。在全球,只有 9%的塑料废物被回收,12%则被焚 烧,剩下的79%最终将被填埋或流入 大自然中。 继中国不再接受塑料做回收后,马来 西亚已成为最大的“进口国”之一, 接受来自19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 和澳大利亚)的塑料。在2018年的上 半段就达到754,000公吨塑料—— 重约10万头大象。 Text by 塑料的再造 的再造的再造 现 代生活中的塑料,真的多不胜数。 所以,当塑料早与人类已达到了一 种共生现象时,那进行回收再循环,不就 是答案了吗? 然而,这些塑料的种类之多,却会让 人丧胆——PET、LDPE、PMMA等等等——你 知道如何分辨吗?而且多种类的塑料也就 代表了回收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更大的力气 作区隔。而且数据显示:全球的塑料回 收中,仅仅有9%被循环,其余的要不被焚 烧、掩埋;要不就流落到大海,进一步成 爲“垃圾岛”上的领土。 也许,与其一味地谈禁止塑料,我 们更需要重新思考如何使用以及何时使用 塑料,并从中学会更重视这一种原料。所 幸,设计业依然对这不环保的原料依然钟 情,甚至还秉持了“可以做得更好的理 念”而大胆行事。这些塑料的再造,不仅 在设计师的眼中可探索出更大的潜力,甚 至还因爲通过更前沿的钻研,而开创出全 新的回收技术,有效设计出新一代塑料产 品,希望进一步减少或扭转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从 3D 打印到“热线延长” 将塑料再循环并进行3D打印的技术已 有10年的历史,而其始作俑者便是荷兰设 计师Dirk Vander Kooij。他的设计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将回收的塑料融化,并使 用机器挤出塑料条来进行3D打印。近期, 人们也终于看见了他首次采用其他原料与 塑料做结合:Oak橡木书架,将塑料如泡 沫包装般包裹着“井”字型的木结构,是 即有机,又对比鲜明,可说是新经典,亦 展现出这一类的塑料再造是何等长青与永 续。 当然,设计业中也有英雄略见所同。 与Dirk采用了相同技术的制作方式,还有 来自伦敦的James Shaw。他的“塑料巴洛 克”(Plastic Baroque)概念,就是使用手 工操作的喷枪,将融化的再生塑料挤出以 制造出家具。成果,就像是蛋糕上的奶油 装饰,露出手作的精湛性。其中一款还是 如假包换的喷泉呢! Studio Ilio的“热线延长”(Hot Wire Extensions)制造手法则是展现出全 新的再循环工艺。虽然使用的是常见的废 弃塑料和3D打印科技,但是其效果反而带 有矿石般的质感。原因是,制造过程中, 他们会将镍烙铁合金构成的金属线嵌入到 3D打印的废料中,然后借由10-120伏的电 流和50度的高温让塑料、金属线和石英砂 子结合成了一种独特的固体材料。自两年 前开发至今,成品如椅子、茶几和灯具也 都跨越出最初的白色,进入了非常瑰丽的 酒红与翡翠色,很是讨喜。 塑料也可以高工艺 回收的塑料未必都需要高科技的循 环技术。像日本设计师岩元航大(Kodai Iwamoto)和Chris Pearce都个别以常见的 手吹玻璃技术,套用在塑料上。岩元的版 本,采用了廉价的PVC管,在进行了加热 和气压的环境中,有效“吹”出一系列精 美的手工制品,为大规模生产的塑料赋予 新的生命。也许目前的成品在色彩上看似 无华,但却有着光滑外形,仿佛像是上釉 的真陶器。 Yen@Out Of The Package [email protected] Photos 各品牌 & 设计师 后者的Blown Plastic枝形吊灯。这 次他采用的原料是废弃的牛奶瓶——先将 塑料压平成片,然后在两片之间夹上一块 不粘纸,并将其边缘密封。这个“预塑 物”就能连接上管子,然后利用热风枪软 化。口吹后便能膨胀成气球般。由此产生 的有机形式就突出了材料的固有能量和多 功能性。 如今正进行着各类塑料再造的设计 已达到新高。而纪录片《蓝色星球 II》 的执行制片人James Honeyborne也说的正 好:“塑料在很多方面都可说是 一种奇迹的物质。也许我 们需要改变的是对塑料 珍贵度的心态。我们 不应该只制造即弃 式或一次性使用的 塑料。相反,应 开发更具可持续 性心态,以及改 善废物管理和简 化回收的选项, 这样才可以取得 真实与持久的区 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