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异 Draft by Drama box December 2014 (中文) | Page 15

分配到爪哇岛内陆或安置在 苏门答腊的乡镇。这段经历 在余柱业的口述历史以及黄 信芳的回忆录都有提到,及 后又有张泰永的文章〈地下 航线解密〉,进一步揭开个 中细节。然而真正令我们对 这支队伍的际遇有具体而深 刻的认识的,却是马共作家 贺巾以文艺形式写作的自传 体小说《流亡》。 《流亡》是贺巾另一部长篇 《巨浪》的续篇,小说的 副题为“六十年代新加坡青 年学生流亡印尼的故事”。 作者以自己和妻子为男女主 人公的原型,描写两人经过 1950年代的学生运动浪潮 后,因相知相爱而结合,并 在1960年代新加坡地下环境 越趋恶劣之际,经组织安排 偷渡印尼,从此展开长达十 几年的流亡生涯。他们在印 尼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在 苏门答腊沿岸的城镇、外岛 教书,随时留意海上活动, 试图开通一条偷渡到马来西 亚的路线。 流亡本身是一种政治行动, 但“流亡”这个修辞背后却 环绕着一股浪漫气息,如 同“革命”一样。然而当流 亡具体落实,其实有更多现 实生活及生计的考量,亦如 同革命也需要吃饭一样。马 共的这支流亡队伍正是在一 种“革命”的氛围中,怀抱 着“打回老家”的愿景在印 尼“过几年较正常的生活” 。 这对夫妻的执教生涯的确过 得平静又正常。由于组织 15 错 置 的 思 考 文 潘 婉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