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生報 2018年九月號 九月號 | Page 11
/《暴雨驕陽》:教學自主的拿捏 /
電影固然感動,但香港的教育制度容得下這位基廷先生嗎?
基廷先生的做法又是否理想?電影中,威爾頓學院跟家長被
刻畫成不折不扣的壞人,處處反對基廷先生的教學模式,認
為他對學生百害而無一利。最終基廷先生受到校方打壓,被
迫離開。雖然戲中校方處理手法的確「陰濕」,但他們的顧
慮也不無道理——老師終日帶著學生到操場唸詩、按個人
喜好選擇教學範圍(而校長最後發現基廷先生從沒教過現實
主義文學)、鼓勵學生大膽頂撞老師⋯⋯現實中,老師需要
確保學生跟上考試進度,要理解自己言行對學生的影響,要
向校方和家長交代,更不要說每天都有繁重的文書工作要處
理。相較之下,基廷先生便略嫌不負責任及魯莽。
電 影 中, 基 廷 先 生 很 明 顯 不 是 一 個 完 美 的 老 師。「Carpe
Diem」的精神最後令學生走火入魔:一個因公然抗命而被
退學,另一個則走上了不歸路。甚至連基廷先生在電影尾聲
也流露出對自己教導手法的質疑與悔意。故此,教學自主的
程度應如何拿捏仍是一大問題。
然而,教育自主仍值得被重視。筆者入大學後,眼見大學的
老師自主性似乎遠比中學多——他們可自由編排教程與內
容,使課堂更趨多元化,甚至由不同老師教授同一個課程,
締造截然不同的課堂經驗。老師大可依自己的風格授課,例
如筆者便曾在草地上上課,也嘗試過親赴歷史遺跡當地聽老
師講解。教學模式獨樹一幟的老師往往都份外有教學熱情,
筆者認為原因大抵在於當中的教學自主元素。老師的熱誠亦
往往更易帶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成教學相長。
詩的頭兩句可譯為「我到森林裡,因我想活得從容。我想
活得充實,汲取生命中的精髓。」何為生命中的精髓?基
廷先生在第一課便指醫學、法律、商業、工程等雖是對維
持生命重要;「但詩詞、藝術、浪漫、愛情⋯⋯這些才是
我們維持生命的原因。」後述的四件事正正是學校和家長
認為沒用的元素,基廷先生卻認為那是應學習的「生命中
的精髓」。人獨特的地方,正正在於我們透過理性理解硬
知識、掌握各種技藝外,更具備感性的能力。正如四時變
化,我們可以純粹將其視作自然現象,亦可以看到其中「春
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之美態。然而,純粹的
硬知識卻無助培養感性能力,以滿足這種使人之所以為人
的特質。《暴雨驕陽》中,學校代表了追求效率和標準化
考試帶來的僵化和統一,而基廷先生便示範了在此等制度
中如何保持教學自主,讓學生可以「Carpe Diem」,學習
如何深刻地體會生命本身,讓教育豐富人生。
▲《暴雨驕陽》劇照。
教育專題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