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Drive | Page 5

重质轻⽂文亦不为怪。︒葛洪则对本末的尊卑意义提出了挑战,认为重本轻末、︑扶本抑末未必⾜足 取。︒他指出,本末只有先后之分,并无尊卑之别,譬如"锦绣之因素地,珠⽟玉之居蚌⽯石,云⾬雨 ⽣生于肤⼨寸,江河始于咫尺"。︒在这⾥里,葛洪不仅反对本末尊卑论,还暗⽰示末胜于本,"雏凤清于 ⽼老凤声",因为锦绣之华丽胜过素地之质朴,珍珠之贵重过于⽔水中之蚌母,美⽟玉之价值远逾山 间之⽯石璞,江河之滥觞怎比下游之⾏行橹!因此葛洪提出"⽂文章虽为德⾏行之弟,未可呼为余事 也",以⽂文章为德⾏行之弟,颇有意趣,正说明即便⼆二者有先后之分,也是基本上平等的,有如 兄弟。︒     总之,葛洪批判了传统的对于⽂文章的偏见,将⽂文章提至与德⾏行平等的地位。︒他认为,"德 ⾏行⽂文学者,君⼦子之本也",(《循本》)将⼆二者并称为修身之本。︒这对于崇德轻⽂文的传统思想 是⼀一个有⼒力的冲击。︒ ⼆二、︑ 判微析理,斟酌前⾔言     葛洪不仅⼒力求提⾼高⽂文学与⽂文章的地位,还对⽂文章的选材和创作⽅方法颇有独见,他在《辞 义》篇中集中表达了这些观点。︒     当时流⾏行⼀一种⾃自然主义的观念,以为"乾坤⽅方圆,非规矩之功︔;三辰 景,非莹磨之⼒力︔;春 华粲焕,非渐染之采︔; 蕙芬馥,非容⽓气所假",万物皆以⾃自然为美,因此"至真贵乎天然",⽂文 章也不外乎此道,亦应浑然天成,不假雕饰,随意挥洒,不滞于物,因此判断⽂文章优劣的标准 也是"义以罕觌为异,辞以不常为美"。︒这种⽂文学观念要求⾃自然⾃自成,不假外物,其风格也⾃自然 是标新⽴立异,不与⼈人同。︒   葛洪对这⼀一观念不全赞同,他认为⽂文章须有为⽽而发,不能凭空⽽而至,否则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空中楼阁,难见其实。︒⽂文章离不开⽂文⼈人的构思与选材,不可能象⽇日⽉月星辰那样⾃自然 ⽽而⽣生,⽔水至清则无鱼,⽚片⾯面强调⾃自然和空灵就无法写出⽂文章。︒⽂文章离不开材料,不能是没有内 容的纯粹形式,否则就是无⽶米之炊,巧妇难为。︒     葛洪认为,构成⽂文章的材料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判微析理",⼆二是"斟酌前⾔言"。︒⽂文章须有 待⽽而成,所谓⾔言出有据,这种根据不是⾃自天⽽而降,⽽而是源于作者对外物的观察与思考,即所 谓"判微析理"。︒⽂文章有感⽽而发,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真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就无从见其幽 微、︑知其玄奥,如此则写出的⽂文章不是空洞无物,便是⼈人云亦云,缺乏见地和新意。︒葛洪的这 ⼀一观点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精神。︒     ⽂文章的取材除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之外,还须借助于前⼈人的⾔言论和⽂文章,即所谓"斟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