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Chinese Press 20191001 | Page 13

www.gcpnews.com 人物 October 01, 2019 Tuesday PEOPLE B1 环 球 听 闻 微 信 ID gcpvoice1611 媒體 紅樓一夢醉千古,香江三月添異彩。年逾八秩的文 學大師白先勇,與同樣是文學大師的劉再複近日在香港 對話《紅樓夢》,成為文化圈一件盛事。 而在年前,白先勇榮獲第十四屆花蹤文學獎最高榮 譽“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白先勇對在高齡之時仍然 獲獎,“還是一樣興奮與高興”。 八十年回首,從大陸到臺灣,再到美國,如今白先勇再奔波於大陸, 雖然歷經戰亂和社會顛簸,而他的家國情懷越燃越熾。就學於西方語言 與文學,發軔於小說創作,歸心於昆曲與中國古典文化。白先生用 80 年的歲月風塵,劃出了一道亮麗耀目的軌跡,在文壇上刻下了結結實實 的烙印。白先勇的綜合品質,正如潘耀明先生所概括描述:達於世、深 於哲、鐘於情、擅於學、遊於藝、精於文。 文:羅經文 白崇禧、白先勇最後合影 過世頭一年白崇禧與女兒白先智 白先勇: 文學界的永遠義工 與劉再複香江對話 2019 年 3 月 21 日,在香港科 技大學花旗集團演講廳,當代著名 小說家白先勇與當代著名文學理 論家劉再複展開了一場備受矚目 的“對話《紅樓夢》”。兩位醉心 紅學的學者,在香江呈上一場精妙 絕倫的紅樓盛宴,令人耳目一新。 作為紅學研究學者,白先勇 盛讚《紅樓夢》為“天下第一書”。 2016 年出版的《白先勇細說紅樓 夢》,三卷 60 萬字,不但從考證 版本的角度進行比較,更在美學與 藝術的視角下進行了細緻的論證。 對《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古典詩詞評論家葉嘉瑩給予高度 評價:“《紅樓夢》是一大奇書, 而此書之能得白先勇先生取而說 之,則是一大奇遇。天下有奇才者 不多,有奇才而能有所成就者更 少,有所成就,而能在後世得到真 正解人之知賞者,更是千百年難得 一見之奇遇,而白氏此書就令我深 有此難得之感。” 白先勇還宣佈啟動紅樓夢復 興計畫,要讓“紅學”再度發光發 熱。《紅樓夢》是白先勇在加大東 亞研究所主要授課之一,當時他 分中、英文兩種課程授課,持續 了 20 多年。2014 年臺大也邀請白 先勇一連三學期教授“紅樓夢”, 盛況空前,因此《紅樓夢》可說 是影響白先勇一生最重要的偉大 小說,而白早期小說中的《畸人》 也深受《紅樓夢》的影響。 劉再複與白先勇都視《紅樓 夢》為中國文學乃至中國文化最大 的寶藏,對《紅樓夢》有著深刻的 感悟。劉再複也有近著《紅樓夢 悟》,從禪學的角度,以禪宗的方 式,明心見性,擊悟出新意。 最高榮譽名至實歸 年前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舉辦第十四屆花蹤文學獎,白先勇 獲最高榮譽“花蹤世界華文文學 獎”,可以說名至實歸。 當年白先勇八十大壽,而“花 蹤世界華文文學獎”被稱為華語文 學創作領域的“諾貝爾獎”,“華 文文學奧斯卡”,用這個獎項來給 白先勇慶生,可以說具有特殊意 義。白先勇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表 示,文學是他終身不移的信仰: “文 學是我終身追求的目標。從學生時 代開始就是如此,到了這個年紀, 表了一個一言難盡的時代。 將各色人性體察入微。 我對文學還是始終如一,文學帶來 其實在白先勇小說中,主題內 白先勇就讀小學和中學時,深 最大的信心與快樂。” 容也多是民國事情,像名重一時的 受中國古典小說和五四新文學作品 從現實來講,如果說“花蹤世 《遊園驚夢》和《永遠的尹雪豔》等, 的浸染,是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 界華文文學獎”是對白先勇文學創 實際上就是民國時代的一曲挽歌。 戲 劇 家, 著 作 極 豐。1958 年 他 發 作蓋棺定論,亦不為過。因為這些 《臺北人》儘管幕後場景已然發生 表第一篇小說《金大奶奶》,1960 年來,他基本上不再寫拿手的小說 極大變化,但塑造的人物及故事情 年與同學陳若曦、歐陽子等人創辦 了,除了迷戀和推廣昆劇外,就是 節,依然可以理解為民國的餘緒。 《現代文學》雜誌,發表了《月夢》、 寫作有關父親白崇禧的傳記,將他 評價白先勇在華文文學史上 《玉卿嫂》、《畢業》等小說多篇。 對民國的記述推向高潮。 的地位,現在恐怕還為時尚早,不 白先勇的文學世界如《臺北 兩年一屆的花蹤文學獎由《星 人》、《紐約客》背後,有著 過可以有定評的是,他應該是反映 洲日報》於 1991 年創辦,以傳承 沉重而複雜的歷史、社會與 民國時期生活與國運最有特色的作 華人文化為宗旨,在大馬華文文壇 人生。其作品有驚天地、 家之一。這點白先勇已用自己的筆 具有很高聲望。世華媒體集團執行 泣鬼神的驚世情殤,埋藏 墨做了令人滿意的答卷,而“花蹤 主席張曉卿表示,花蹤文學獎的創 他 個 人、 家 庭、 家 族、 朋 世界華文文學獎”只是在這份答卷 立,是為了帶給亞文學創作者一份 友與密友的不少秘密,他 中蓋了一個權威的戳印。 最真誠的肯定,並提供一個分享與 作品中的詩詞甚至對聯, 交流的平臺,讓文學的創作更有朝 也是人們通向他隱 氣,文化的傳承更有活力,產生更 秘情路的曲折小 大的影響力和價值觀。2001 年花 徑。 蹤文學獎增設“世界華文文學獎”, 每兩年頒發一次。 白先勇在獲獎感言中還講道, 香港《明報月刊》 總編輯潘耀明稱讚白 先勇為華語文學事業 立 下 汗 馬 功 勞, 他 與 同系好友創辦的《現代 文學》,成為臺灣六十 年代最有影響力之文學 雜誌,為臺灣文壇注入一枝強心 劑,對臺灣文學的發展與促進功不 可沒。 對於文學有什麼功用的問題, 白先勇認為文學在實用方面沒有什 麼大用,不能振興工業,不能刺激 股票市場,但最重要的是,文學是 一個民族心靈最深刻的投射,並把 人們的距離拉,除掉心靈的隔閡。 文學對心靈帶來莫大的安慰,是其 他實用的東西所不能取代的:“作 家最感動的時候是遇到素未謀面的 讀者,作者心中的話,讀者會懂。 那一刻,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就沒有 左圖:白先勇(中)獲 第十四屆花蹤文學獎 右圖:白先勇(左)與 劉再複(中) 馬華文學是大馬華人的精神支柱。 他對馬華文學如此蓬勃發展很感 動,也結識了不少馬華作家,包括 已經過世的著名作家李永平。李永 平長期定居臺灣,創作了名著《大 河盡頭》等。 溫市交流回望民國 年前白先勇再次來到溫哥華, 在卑詩大學舉行了一次講演,主要 談的是民國歷史。在他身上體現的 民國烙印太深了,作為民國的“遺 老遺少”,白先生本人就是民國一 個縮影,也可以說是民國的“微型 景觀”,盡顯民國範兒。不好說他 是民國的最後貴族,但可以說他代 耄耋之年文學記旅 白先勇於 1937 年出生於廣西 桂林,是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 子。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愛荷 華大學作家工作室文學創作碩士。 當年高中畢業後,以第一志願考上 成功大學水利工程學系,隔年發現 興趣不合,才轉學臺灣大學外文系。 白先勇七歲就隨家人顛沛流 離,從桂林、重慶、南京、上海、 香港而至臺灣,26 歲又自我放逐 美國,以後在美國加州聖塔芭芭拉 大學任教。他把中國歷史尤其是近 代以來的分裂與苦難洞察透徹,又 了,而是有心靈間的溝通。” 白先勇強調,文學是一個民 族心靈最深刻的投射,如果一個民 族沒有文學底子,精神上就會削弱 了。他指出,中華民族無論經過多 少苦難,從詩經、楚辭、唐詩、宋 詞等,文學的力量讓中華民族撐到 今天。中華民族應該對自己的文化 有自信:“二十世紀中國經歷那麼 多危機,可是並未亡國,為什麼 中華民族對本身的文化那麼沒自 信?” 自覺守護中華古典 白先勇生於宗教世家,先天 的優渥家世及後天的勤奮努力,使 他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學者。從 小浸淫中華文化,又受歐風美 雨洗禮,在數十年的文化反思 與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建立了自 己獨特的世界觀,他的佛教哲學因 此綜合了儒道基督的普世價值觀, 這使他的作品總有一種沉潛的力量 與深邃的精神。 白先勇的文本主要建築在小 說、散文和論文三個領域,這是白 先勇成名、立名、揚名和傳名之本。 他的文學創作和文化實踐迥然不 同:文學作品中,他體現了某種文 化價值、美的必然的衰亡;然而, 在文化實踐中,他試圖走出這種悲 劇,重振中國文化的輝煌。他對古 典文化如昆劇、《紅樓夢》的重新 詮釋之中,展現了中華文化現代創 新的可能。 由於幼年時與家人在上海聽 梅蘭芳複出的《遊園驚夢》,白先 勇從此對昆劇藝術一往情深,自稱 為推廣昆劇的“義工”。 他致力 於把小眾的昆曲,推廣到世界的大 舞臺,還將昆曲在內的戲劇舞蹈放 在他的小說等主題、結構、情調與 旋律的象徵中,從而拓展了多種藝 術體裁的創作之境。2004 年,由 白先勇擔任策劃的青春版昆曲《牡 丹亭》引起轟動,吸引了年輕觀眾 關注昆曲,並促成北京大學成立“昆 曲傳承與研究中心”,面向全校開 課,白先勇還親自授課。之後,他 又策劃了新版昆劇《玉簪記》在高 校巡演。今年年中,北京大學上演 了由白先勇策劃的新版昆曲《白羅 衫》;電影學院放映了文學紀錄片 電影:《白先勇:姹紫嫣紅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