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olic Weekly 天主教周報 | Page 2

02 普世瞭望 社論 主曆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主曆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善行聚焦光照 愛德加乘倍增 從國際新聞 談台灣教會新聞 天使苗圃 23 主筆室 ■文/郭芳贄(天主教亞洲通訊社台灣特派員) 灣近年來天災人禍頻仍,從最近蘇 台迪勒風災蹂躪,之前更有6月27日 新北市八仙樂園粉塵爆炸數百傷者中已 有11死,再往前2月24日復興航空墜落43 死,去年12月17日的寒流26死,2012年 的熱浪12死,2010年10月21日蘇花公路 遊覽車墜海26死,2009年H1N1流感疫情 35死,當年八八水災699死,而1999年的 921大地震最為悲慘,共計2415人身亡。 災難發生後相關單位會去探因究責, 政治上及黨派間會有口水戰,然而最迫 切需要的是奮力救災、撫傷止血、重整 家園。眾所周知的,那一馬當先投入協 助災民的常是慈濟功德會,姑不論慈濟 的基金會財力雄厚?或是慈濟在災區第 一線志工人數眾多、動員最迅速?抑或 他們善於吸引媒體的報導?客觀事實擺 在眼前,慈濟志工所展現的救苦救難的 人間大愛,是百分之百值得讚揚的。 反觀天主教會,秉持默默行善不為人 知的謙卑美德,許多愛德善行極少在媒 體曝光。大家最擅長引徵耶穌的話︰「當 你施捨時,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 所行的」(瑪6:3)。不過,耶穌的教導絕 非在於壓抑善行,而是在於勿驕傲或炫 耀,勿以獲得他人的稱讚作為行善的目 的。然而,有些基督徒就以「不讓左手知 道」作為被動行善的推詞,或作為吝於 伸出援手的理由。 愛德善行是人間最需要的光,誠如耶 穌教導說︰「你們的光當在人前照耀, 好使人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 在天之父」(瑪5:16)。耶穌懇切要求 我們的善行要曝光,要在人前照耀,要 讓眾人都看得見︰「人點燈要放在燈台 上,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瑪5:15) 要使「所有的人」都看見我們的善 行,絕非尋求現世報的掌聲名利,而是 愛德善行為受苦受難者猶如希望之光, 善行要樹立善表,引起共鳴,激發更多 人力物力的投入,使上主天主經由這些 善行彰顯祂的慈悲。 另外,讓人看見的愛德善行可以引發 兩種效應︰其一是「羊群效應」。羊群中 一旦有一頭羊動起來,其他跟風的羊也 會不假思索地跟著走動,這是一種從眾 心理。教會要深思自己是「領頭羊」的先 知使命,以福音精神更有作為地行善, 更有效地使愛德善行曝光,達到拋磚引 玉的美果。另一是「鯰魚效應」︰一條 鯰魚在魚槽內游來游去,試圖吞食沙丁 魚,引起沙丁魚的閃躲而加速游動,激 起生命力。積極投入救災救難的愛德善 行,會使各群體產生競爭作用。台灣諺 語說︰「輸人毋輸陣,輸陣歹看面。」這 口號的意思是雖然我們人數少,但我們 的整體表現絕不輸對方。在善行上彼此 激勵,行善不落人後。 善行曝光最顯著之道,莫過於報章及 電視的新聞報導,然而近來手機訊息的 傳遞相當可觀。在博得媒體的採訪報導 方面,天主教會實有落後;不過,像鴨 子划水一般,善用群組,主動集結,完全 是操之在我。教會各階層可建立「愛德 善行」群組,如主教團、各教區、男女修 會聯合會、全國傳協會等的專屬群組, 成員不可任意貼圖或貼文,只能傳達救 災救難的訊息,邀請動員盡速救援,提 供急需的物資協助與愛德關懷。天主教 會的善行需要曝光,才能引導更多人為 善,如耶穌所說的︰「光榮在天之父。」 灣媒體採訪國際新聞報導極為艱 台鉅,因為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也 不是大多數國際組織的會員,在各種國 際會議和活動上,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因 此,台灣媒體十分仰賴國際五大通訊社所 提供的國際新聞資訊,加以編譯報導。 這五大通訊社包括:英國路透(社)、美 國美聯社、法國法新社、德國的德通社等 國際通訊社,提供西方觀點的國際新聞, 再加上俄羅斯通訊社的極權國家消息。 中央通訊社(簡稱中央社)是目前台灣 媒體裡唯一在五大洲重要城市長期派駐 記者,採訪並報導華人觀點的當地和鄰近 地區的重大國際新聞,尤其是台灣人和其 他華人活動,提供給國內外媒體。 筆者有幸在中央社工作,先後派駐中東 和東南亞,事業的黃金年歲就在伊斯蘭 教和佛教為主的國家中從事新聞採訪報 導。筆者曾經歷了首屆亞歐領袖高峰會、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和領 袖高峰會,也採 訪了亞洲開發銀行年會、1997年亞洲金 融風暴、國際愛滋病會議和SARS會議, 並報導過曼谷亞運、亞洲職業高爾夫球 巡迴賽、麥可傑克森和周杰倫的曼谷演唱 會等。 在聯合國遣送滯留泰國的30多萬柬埔 寨難民回國,泰國和緬甸邊境的緬甸少數 民族難民營等國際性重大活動,筆者都是 現場的歷史見證人。更難得是,曾經登上 美國航空母艦「小鷹號」參觀,並對艦隊 司令作專訪,而發出了全球獨家新聞。 自中央社退休後,又幸運地應天主教亞 洲通訊社(簡稱天亞社)之邀,擔任台灣 特派員,提供台灣天主教會和其他宗教 的新聞給天亞社。以台灣教會新聞而言, 目前最受到台灣媒體注視是教廷與中華 民國邦交問題,而非台灣教會的成就和問 題。其次,是外籍神父和修女「愛台灣」 的故事。台灣媒體對台灣本土的神長和 修女的「愛故鄉、愛同胞」的感人事蹟, 卻少有青睞,除了已故的單國璽樞機主 教,是一特例。 事實上,台灣天主教會在學校教育、醫 療服務、社會關懷和救助等領域,在過去 半世紀都有巨大貢獻,實在難能可貴,卻 大都默默地存留在受惠的民眾心中。 目前天主教會裡只有大學、醫院和少數 社服機構,例如:善牧基金會,設有公共 關係室或公共事務室外,主教團去年也增 設了公關組,耶穌會中華省設立資源開發 室,開始重視提供媒體服務,成為台灣天 主教會和各男女修會的「領頭羊」。 期待各教區的主教公署與更多修會也 能跟進,早日設置提供類似服務媒體的單 位,為讓台灣媒體認識並報導本土神長、 修女和平信徒涓滴行善的愛德故事,藉由 在媒體上的曝光露出,以改變台灣民眾對 於天主教會是外來宗教的刻板印象,同時 更加凸顯教宗方濟各所舉出的「天主教會 是窮人的教會」的定位。 耶穌告訴宗徒:「沒有人點燈放在窖 中,或置於斗下的,而是放在燈台上, 讓進來的人看見光明。你的眼睛就是身 體的燈。幾時你的眼睛純潔,你全身就 光明;但如果邪惡,你全身就黑暗…… 所以,如果你全身光明,絲毫沒有黑暗 之處,一切必要光明,有如燈光照耀你 一樣。」(路11:33-36) 由此可知,教會機構主動提供媒體服務 是多麼重要! 編 輯 台 報 告 善牧《生命的圓圈》紀錄片首映 呼籲社會肯定勇敢的小媽媽 主教善牧基金會花費3年時間完成《生命的圓 天圈》紀錄片,此為台灣首部同時敘述未婚小媽 媽、收養家庭及尋親者真實故事的紀錄片。善牧基金 會於8月12日在光點台北舉辦媒體特映會,由善牧基金 會執行長湯靜蓮修女和紀錄片導演許慧如與媒體分享 紀錄片製作的心得之外,為未婚小媽媽發聲、特別贈 予一首歌給善牧基金會的金曲歌王謝銘祐老師,也受 邀與會,並在媒體前第一次演唱這首感人的歌曲,期 盼更多人關注未婚小媽媽。 湯靜蓮修女表示,很多民眾往往負面認為未婚小媽 媽不負責任,隨意拋棄甚至扼殺剛出生的小生命,但 在善牧的服務經驗中,來求助的小媽媽勇敢將孩子生 下,也做出艱難的出養抉擇,希望透過這部片讓民眾 重新看見這些真實的故事,給予更多理解及祝福。 《生命的圓圈》由紀錄片導演許慧如執導,曾有多 部作品入圍國內外重要紀錄片影展,包括《黑晝記》 獲台灣紀錄片雙年展「評審團特別獎」、女性影展最 佳影片台灣獎、並入圍瑞士真實影展競賽片、韓國首 爾女性影展。 許慧如導演表示,這部片前後花費3年多的時間, 比原先計畫的時間多出許多,其中的波折也反映出未 婚小媽媽的種種困境,不少小媽媽願意說出自己的故 事,卻在受訪後遭到家人或男友的反對,她們很想勇 敢,卻可能遭到現實環境無情的壓力,拍攝過程中,導 演自己的兩個孩子也相繼出生,因此而更能體會身為 母親的種種心路歷程。這部影片在最後很不容易才找 到4位可以順利完成拍攝的小媽媽,在拍攝與剪輯過程 中,她們仍然有許多的不安,一直到最後片中的主角 們看完了初剪的毛片之後,才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善牧基金會對嬰兒安置、未婚小媽媽安置及收出養 服務的單位所在地都位於台南,長期關懷台南的台南 金曲歌王謝銘祐老師更在善牧的邀請下,創作了一首 相當感人的歌曲《微微仔光》,並無償提供善牧發行 公益單曲。 《微微仔光》公益單曲已發行,一片150元,CD內含 〈微微仔光〉歌曲一首及演奏版一首,所得將全數用 於善牧未婚懷孕教育宣導工作,歡迎有興趣的民眾直 接上善牧基金會官網購買:https://goo.gl/iza6oW 《生命的圓圈》將於9月3日起至9月26日分別在台 北、台中、台南及高雄舉辦總共8場的放映及座談會, 這8場放映會,除9月19日台南特別場邀請到謝銘祐老 師演唱《微微仔光》,場地需入場費150元之外,其餘 皆為免費參加,但由於座位有限,放映會採報名制,歡 迎有興趣的民眾儘速報名,報名可直接上善牧基金會 官網或洽詢:02-2383-0650。為鼓勵年輕朋友參加,未 滿20歲出示證件,善牧基金會還會贈送「青春小禮」。 除了8場公播放映活動,善牧基金會期盼能將本片 推廣至國、高中校園。希望透過紀錄片DVD的免費贈 送,讓它有機會發送至全台近一千三百所國中、高中, 讓每個學校的輔導室都能擁有這部影片,無論是邀請 善牧基金會到校園進行宣導解說,或是自行在校園內 推廣,都能將「尊重生命」的議題讓更多的青少年朋 友及老師所了解。目前此計劃經費於「群募貝果」募 資 平台募資中,至10月10 日,欲支持的民眾可至善牧 基金會官網連結到募資平台,或直接上網https://www. webackers.com/Proposal/Display/258。 《生命的圓圈》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場次 台北場 9月3日(四)19:00 光點台北 9月6日(日)14:00 耕莘文教院 台中場 9月9日(三)19:00 @STUDIO文創中心 9月12日(六)14:00 @STUDIO文創中心 台南場 9月17日(四)19:00 成功大學 9月19日(六)19:00 瑪莎羅芙(特別場) 高雄場 9月24日(四)19:00 文藻外語大學 9月26日(六)14:00 三餘書店 愛在樂樂營—獻在開始我愛你 ■文/江彧綺 圖/水湳小德蘭天主堂提供 初營長林上辰來邀請我作隊輔頭 當時,我其實是猶豫的。我沒有主辦 過營隊的經驗,甚至連當隊輔的經驗都 只有單單一次,這樣的我,真能籌畫好 一個營隊?真能帶領好未來將出現的那 群隊輔們?這樣的職位擔下來,會不會 顯得太過自不量力?我害怕。而在不知 第幾次的迷惘與祈禱中,我等來了一封 信。一封由18歲生日當天的自己所寫的, 由當下的自己所收到的信。信上寫著: 「用妳18歲的生命,做祂手中的工具。」 於是,我去。 不得不說,過程是跌跌撞撞的。制定 營流、工人招募、開會籌備,每一次撞 壁,我都要問一次天主,我做得到嗎? 這樣的步步為營,直到我求到了營歌才 轉為平安。不為什麼,只因為天主讓我 想起了窮寡婦的故事。都一樣啊!無論 是我,或是身旁的夥伴們,又或者是那 群即將到來的學員們,手中握的,也不 過就是兩個小錢啊!兩個小錢,原來也 可以很重很重。猛然回首,才發現多少 煩惱,多少困難,早在祈禱聲中消失。原 來,年輕如我,也能做祂手中的工具。 準備的過程似乎很長很長,然而當營 期逼近,卻又覺得準備時間太短太短, 短得一切似乎都還沒準備好要迎接。營 前一天,我們這群工作人員們就到了營 地衛道中學做準備。摸熟場地、試玩遊 戲、練習表演,雖然有些磕磕絆絆,但期 間笑語不斷。我們盡心盡力去準備,也 盡心盡力地讓自己玩得開心。儘管緊張, 一切依舊如此的令人期待。我們養足體 力,準備面對為期3天的戰鬥。 第1天,好鬧。相見歡,大地遊戲,晚 會。我看見攝影各關奔走,想要捕捉孩 子最美笑靨的側臉;我看見值星站得筆 直,一旁守候得身影;我看見隊輔們追 著前方的孩子,邊想追回孩子邊顧著小 隊的樣子;我看見關主努力讓孩子玩得 開心,卻又要防止他們失控的模樣。一 天下來,笑聲連連,卻也狀況不斷。晚 上,將孩子們一一送回房後,我們坐下 開會。甫一詢問當天狀況,迎面砸來的 是無數茫然與挫折。小孩會一直去撿樹 枝玩!小孩都不乖乖排好!小孩會打我! 有小孩剛上完廁所又想要去!小孩亂丟 石頭!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狀況千 奇百怪,隊輔們一個比一個頭大。討論, 尋找,祈禱,我們不求標準答案,只求於 你於我都平安快樂的姿態。每個隊輔, 都在尋找與小孩之間的平衡點。 第2天,因為定時空調的關係,小孩早 早就被熱醒,7時不到,就聽見小孩在走 廊大聲喧鬧。一陣兵荒馬亂,我們連忙 就位,帶隊、安撫,每個人臉上都充滿 活力,不見前晚開會時的疲態。團康、小 隊時間、表演,第2天的孩子們,依舊精 力充沛。每一首歌都被孩子們的快樂渲 染,這天的晚會,被孩子們七彩的歌聲 圍繞。晚上,同樣的地點,同樣的開會模 式,氣氛卻改變了。少了點迷惘少了點 挫折,多了份感動。和第1天不同的是, 隊輔和小孩漸漸熟悉、平衡,越來越多 的接納與被接納,愛與被愛。大家都在 努力,而努力其實可以被看見。 第3天,好快。練習,表演,頒獎。每個 隊輔的聲音都沙啞了,卻依舊笑著迎接 最後一場表演。每一場表演,都被如此 用心對待著。營隊就要結束了,每個隊 輔對自己的小隊都如數家珍,那是他們 一開始頭痛得要死,最後卻又好捨不得 的孩子們。 隊輔頭是個很神奇的職位,不再是管 著一群調皮搗蛋的小孩,而是看著一群 盡忠職守的隊輔們。雖然說實在的,我 真正能為他們解決的問題並不多,但我 還是希望能和這群隊輔所帶給孩子們的 一樣,讓我的隊輔們,平安快樂。這場 樂樂營,吵吵鬧鬧,充滿汗水與淚水,但 更多的,是笑聲。一路跌跌撞撞卻平安 快樂,要謝謝身旁就算很菜依舊支持陪 伴的夥伴們,謝謝一路支持的神父修女 們,謝謝輔導陪伴的主日學老師們,謝謝 為我們奔波的衛道工作人員,也謝謝帶 來美好回憶的孩子們以及默默支持的教 友們。或許正如陳之藩所說的,要感謝 的人太多了,不如謝天吧!也許,我們要 說的,也不過就是一聲感謝天主。 主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 清泉夏令營 讓夢想起飛 ■文/楊記星 圖/淡江天使社 今長年暑假,由淡江天使社主辦,營 品瑄帶領一群充滿熱情大學 生們,與兩位在旁輔導的主言會修女 ──Elaine和Angela,一同來到了清泉部 落,為部落的小朋友們舉辦了長達7天 的夏令營。雖然這群學生中,並不都是 教友,但是都有一顆願意服務別人的愛 心。他們不僅與當地的部落青年一同舉 辦活動,也帶給部落小朋友們許多精心 設計的道理課、英文課、生物、科學和 有趣好玩的大地遊戲。在這幾天中,不 只有小朋友們友學習到新事物,來服務 的哥哥姊姊們也有新的感受和體驗。怎 麼與別人合作、關愛與耐心、處理突發 狀況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收穫。 今年是第4屆,而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