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卷本《灵铱》第5卷 5卷本《灵铱》第5卷 | Page 112

既然二者相通,为何宪政会成为敏感词? 问题在于,宪政要素不只是“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的 价值观,更是三权分立所代表的制衡机制。 必须以分权制衡为基础,才能确保“民主、自由、平等、法 治”这些价值观的实现,这才是宪政的精髓,也才是当局最抵触 的。 所以宣传部门在抽象地主张“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的 同时,毅然决然地把宪政划归“西方宪政”,而西方在中国官方 语境中是众所周知的贬义词,等于把宪政扫进了垃圾桶。 背后的逻辑是:“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可以有,但只 能共产党来主导,而不能动摇共产党的领导。 不仅极左翼这么看,同时也是党内高层共识。 这也是极左翼能够逆向倒逼成功的思想基础。 党治法治之争当下正接近尾声。 但这是一场不对等的论战,反对派几乎没有自己的言论平 台,他们大多被放逐,甚至其社交媒体上的私人空间,也往往被 限制、被屏蔽。 没有说服,只有压服。 《人民日报》6 月 25 日文章算是这场论战的压轴之作,当局 形式上完胜。 但这可能是更大危机的起点。 辛亥革命之起,很大程度起于清末的“皇族内阁”。正是皇 族内阁之横空出世,激怒了全社会尤其是整个的立宪派。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