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改革的结果, 也有很大的可能因此而获得别的支撑, 尤其是民意的支撑 。 也有可能因此而开启更新官僚队伍的进程, 用一个比较清廉而且精干的官僚队伍, 取代现在低效而贪腐的队 伍, 正如中共多年追求的新加坡模式 。 但是, 不能不说, 若要实现这样的结果, 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 这需要改革的操作, 不犯大的错误, 而且方法对头 。 做到这一点, 如果仅仅依靠现有的政府班底, 包括官方的所
谓智库, 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 1980 年代的改革, 之所以卓有成效, 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导者
直接与民间的年轻知识分子发生了联系 。 这样的联系已经中断多年 。 现在的官方知识界, 事实上已经为官方多年倡导的犬儒化所 废掉, 不仅失掉了在民众的威信, 而且失掉了本应具有的知识品 格 。
本该作为改革支撑的知识界, 居然成为进一步改革的负资
产, 不能说不是这十年停滞的一个最大的讽刺 。 未来改革的最大变量, 跟改革的动机有关 。 可以理解中共新班子重启改革的动机; 有哪个专制政权的改
革, 初衷不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掌权地位呢?
即便自由派人士津津乐道的台湾的蒋经国, 在开放党禁和报 禁的时候, 真正盘算的, 也是给国民党带来更多的机会; 失去政 权, 仅仅作为一种不得已的可能性后果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