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卷本《灵铱》第4卷 5卷本《灵铱》第4卷 | Page 141

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集权统治的政治体制,厌恶和鄙视分权制衡 的制度。 邓把不受牵制,不搞制衡,权力绝对集中,作为我们总的优 势。 这个时候的赵紫阳,作为中共中央代理总书记,他不可能不 考虑邓小平这个“中国最大的实际”,不可能直接挑战邓小平的 权威,违背邓为政治体制改革划出的框框,而只能在共产党领导 的基本框架下,更多地允许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参与,同时逐步 以法治代替人治,把宪法已经原则规定的许多好东西通过具体法 律一一落实。 在那个短暂的时期内,创造了一种宽松的政治环境:打破了 共产党领导一切的格局,强调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削弱党的思 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取消党对文化的审查制度,发挥新闻媒体的 监督作用;开展社会协商对话,协调解决社会矛盾;取消党对司 法的直接干预;通过建立公务员制度来淡化党管干部;探索党的 执政方式的转变,以及建立党内民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规则等。 赵紫阳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做的这一切,六四之后大都 被邓小平和党内的保守势力所中止,甚至进一步退两步。 赵紫阳的大部分主张也被作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证据, 全盘否定。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邓小平和党内保守势力,看到了赵 紫阳所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大大唤醒了民众的公民意识与权利 意识,发展下去有可能威胁到中共的一党专制;看到了赵紫阳主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