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进一步自损形象 、 丢失民心 。 而在信息高度多元的网络时代再实行语态单一的思想灌输,
显得幼稚可笑 、 不合时宜 。 在不合时宜的方向上走得越远, 执政形象所承受的损伤越
大 。 面对大众醒悟的中国社会现实, 执政者有必要为体面执政做
长远打算 。
既然不可能扭转宪政民主的历史大潮, 不如尽早改变“ 舆论 斗争” 的习惯心态, 设计或接受和宪政民主更加兼容的话语体系, 与成长中的公民社会和谐相处 。
对于正在进行的中国经济与法治改革而言, 一个具备宪政意 识的公民社会显然是好事而非坏事 。
要为改革营造一个宽松的舆论氛围, 也必须采用一套与之相 适应的意识形态 。
目前的“ 政左经右” 姿态好比人格分裂, 高层传递出相互矛 盾的信号已经造成严重的社会困惑与对立, 而官民对立无疑会造 成巨大的改革障碍 。 其实, 打破对立的钥匙掌握在政府手里 。 要让中国改革回到八十年代初期上下齐心官民互信的良好局
面, 执政者可选择的路很宽 。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