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卷本《灵铱》第4卷 5卷本《灵铱》第4卷 | Page 112

层民众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但依旧无法改变其失败的命运 。
换言之, 薄习二人都在争取“ 民意”, 只不过是方向不同而已, 薄争取的“ 民意” 是来自广大利益被剥夺者的底层社会, 习争取 的“ 民意” 则是源自执政集团内部的既得利益群体 。
可以说, 薄的失败源于其找错了靠山, 他误以为声势浩大的 底层民意可以为其加分, 能成为其问鼎最高权力的敲门砖 。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 正是这声势浩大的底层呼声, 反而引发 了高层的警觉, 加速了其政治生命的终结 。
在公众看来, 薄有着显赫的家世 、 卓越的口才以及出众的外
表和近乎完美的公众形象, 是一个标准的西方政客 。 但是在中国, 行事高调, 企图携民意逼宫的他最终功亏一篑 。 他的失败昭示着民意的苍白和无力, 所谓的“ 水能载舟, 亦 能覆舟” 只不过是统治者的自我警示, 手握国家机器的他们从骨 子里依旧崇尚权力, 民意只不过是偶尔拿来装点庙堂的彩旗 。
在当下的政治坐标体系里, 民意是一面高举高打的旗帜, 但 却白无一用, 根本无法左右政局的走向 。
当年毛去世后, 邓小平的复出虽说在某种程度上也借助了当 时的民意力量, 但决定其能否重返高层政坛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 民众是否支持邓, 而在于党内实力派大佬和军方实权将领能否支 持邓重掌令牌 。 同理, 薄当初欲携民意逼宫之举, 实乃愚蠢之至 。 没有选票的民意, 就如同被拔掉牙齿的老虎, 看似气势汹汹,
实则供人玩赏 。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