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卷本《灵铱》第2卷 5卷本《灵铱》第2卷 | Page 82

是抵御和打击的对象。 出于国内政治原因发出同西方较量的信号,不能不考虑到此 时中国的国际环境: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与日本的关 系因为领土问题变得复杂尖锐的时候,坚持同西方较量,加深同 西方国家的不和,是弊多利少还是利多弊少要进行明智的权衡。 其实,较量还说不上。较量是势均力敌的双方进行角力。 同西方较量必须是全球范围内的攻防,因为西方势力的触角 已伸到世界很多地区。 只有当年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 才称得上是一场真正的较量,它们在欧洲较量,在亚洲和美洲较 量,也在中东和非洲较量。 在自己的国家内同西方较量,无异于同风车较量,因为在国 内“西方”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概念存在,西方在这里并无一兵一 卒,同西方的概念较量是毫无意义的徒劳之举。 当然,可以声称在国内找到了西方的代理人,但这显然不是 同西方较量,而只是同本国公民较量。 从逻辑上说,抵御西方渗透的提法比较准确。 抵御是一种防御态势,达不到较量的层次。 渗透是交流必然要引起的结果,影响力强的一方向影响力弱 的一方进行渗透,包括思想渗透和文化渗透,乃至政治渗透。 今天,这种渗透力在高兴时被称为是“软实力”,不高兴时 就被说成是“文化侵略”。 在中西交往中,总是西方向中方渗透;在东西交往中,总是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