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卷本《灵铱》第2卷 5卷本《灵铱》第2卷 | Page 108
进行应对;它隐含着这样一个判断,即造成当前权力危机和社会
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此前的权力使用力度不够,是放松了对意识形
态领域的控制。
不久以前,官方发起了对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宪政民主的
攻击,使人联想到邓小平时代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只是反对
的范围更加宽泛。
接着,大规模地展开了对网络言论的严打行动,抓捕了一批
比较活跃的网民,采用羞辱人格的方式打击微博大 V。
之后,
“两高”出台关于网络治理的司法解释,力图将网络上
的言论自由空间完全挤压掉,不留空隙。
根据该司法解释,某一帖子如果被浏览5000次以上或被转发
500次以上,发帖人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也是根据该司法解释,
甘肃一位未成年的中学生以涉嫌网络造谣被刑拘,体现了当局坚
决打击的决心和体制内自上而下的执行力。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当权者主动制造社会对抗是一步罕见
的险棋。无论是主观目标,还是客观目标,社会治理都应是把社
会引向和平,防止社会被利益冲突所分裂,而绝不是挑起对抗。
在民主制度下自不必说,这一制度最大的优点就是它能动态
调整利益分歧,这使民主社会富有包容的弹性,不至因利益矛盾
引起社会动荡。
家长式治理的首要目标仍然是防止社会对抗,儒家把这种社
会的秩序以及维护这一秩序的要义归结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而要维护这种等级秩序,
108